1967年,热爱自由的姜戎自愿来到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当时,整个东西乌珠穆沁两旗的大草原,还保持着千年游牧的原貌,姜戎有幸成为了蒙古原始草原游牧生活的亲历者,对于曾经天堂般美丽的边境游牧草原,终生爱恋并深深怀念。

作者:冯婧祎

《狼图腾》好词(狼图腾作者写天鹅)(1)

11年的内蒙古插队生涯给姜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草原的深厚感情曾促使姜戎创作出了小说《狼图腾》。2004年,这部以草原为背景、以狼为主角的作品迅速风靡全国,被翻译成37种语言,走向海外。时隔16年,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天鹅图腾》。这次,姜戎将视线投向了另一种与草原共生千年的动物——天鹅,再现了他记忆中如天堂般的湿地草原。

《天鹅图腾》的故事围绕一段纯粹浓烈的爱情展开:草原女歌手萨日娜命途多舛,将守护天鹅视为毕生信仰;钟情于萨日娜的草原汉子巴格纳,为心上人排除万难,不离不弃。在爱情故事之外,作者还细腻描写了天鹅这一不为人熟知的草原生灵,再现了神秘的天鹅湖,并采用人鹅交融、人鹅不分的方式刻画了爱与美这一主题。在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下,一段动人的传奇就此走向高潮。

草原是姜戎创作的重要源泉,也使其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同样是写草原,《天鹅图腾》却开辟出了与《狼图腾》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狼图腾》的野性相较,《天鹅图腾》的精神内核是爱与美。勇敢动人的爱情故事、热烈蓬勃的草原生活在四季流转中生长,呈现出了草原上的柔情。对姜戎而言,这部新作的完成,也意味着他完成了生命中另一块重要的拼图。“狼图腾是黑色的,天鹅图腾是白色的。狼图腾象征着自由与刚勇,天鹅图腾象征着爱与美,两个图腾像太极图般交融。”近日,《天鹅图腾》的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冬日的寒风并未阻挡众多读者前来,他们齐聚Page One北京坊店,一起走进姜戎笔下的天鹅王国和草原世界,共同探讨小说对于当下的启示。

著名主持人、作家白岩松出席了这场分享会。作为一名“纯蒙古族人”,白岩松表示,在姜戎的作品中,他看到了“草原的AB面”:“《天鹅图腾》特别柔软,它是草原的另一面。”对许多人而言,草原自然有它一望无际、欢快的面向,然而扎根在草原上的人们却总能看到它的另一面,比如草原的“忧伤”。白岩松说,这种忧伤不是“受伤”,也无关感情,而是一种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看着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时的渺小感。“即便活一百岁,你也是很仓促的过客,你走了,下一个生命来,草原一直在这儿。”白岩松还谈到,《天鹅图腾》中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姜戎让女主人公萨日娜一次次歌唱。“从草原上走出来的人知道,歌声在草原上太重要了。”白岩松说,“蒙古族人为什么要歌唱?不歌唱怎么和人说话,不歌唱怎么和神说话,不歌唱怎么跟自己说话?”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只有“长调”这种音乐形式才能将歌声送往更远的远方,它与姜戎的两部作品相契合。在白岩松的眼里,《狼图腾》与《天鹅图腾》就是姜戎的“长调”。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则从浪漫主义文学及精神的角度,对姜戎的作品做了剖析。“浪漫主义的AB面”在姜戎这里也得到了完满的体现,李敬泽认为,《狼图腾》是“激励性的”,在中国经济腾飞的21世纪初,它映照着当时人们所怀有的“欲望和决心”,和那个时代形成了呼应。《天鹅图腾》则是“抚慰性的”,姜戎“架构了一个乌托邦”,它象征着“美”与“爱”以及“对于我们怀想的故乡精神之根的回望”。

两本书的策划编辑、知名出版人安波舜在现场回忆起出版《狼图腾》的故事,谈到《天鹅图腾》,安波舜感慨,这部小说是在今年冬天出版的,又恰逢疫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阅读《天鹅图腾》,他“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孤独、慌乱”,而是因作品所呈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倍感温暖。对《天鹅图腾》,作者姜戎也有很大的期待,他曾如此阐述这次写作:“我完成了再现草原游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价值的两个图腾的重任,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几乎完全不了解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内蒙古的狼,内蒙古的天鹅那种自由刚勇的姿态和爱与美的风貌、性格。我相信更多人会爱上他们,这次写作的全新意义就在于此。”近20年过去,《狼图腾》可谓见证、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这不禁让人期待,《天鹅图腾》这部再写草原生灵的作品,又将带给更多读者走出人生低谷的温暖和智慧。

原标题:姜戎出版《天鹅图腾》 再写草原生灵的动人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04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