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古文诗词上看到一篇古文,短短几十字,但却没读完,即便如此,我也理解了大致意思,全文都是"鸡"的谐音字,但文章叙事清楚,将人物动作、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但还能表达如此精彩的意境,真的厉害。现摘录全文如下,请朋友们赏析。

《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大致翻译如下:

意思是有个叫季姬的人,闲来无事,到集市上买了好多鸡,随即圈起来喂养。鸡饿了,全部叽叽地乱叫。季姬用簸箕装粮食喂鸡。鸡吃完后,又走拢簸箕围着季姬。季姬恼火,就吆喝鸡,鸡就飞上桌子。季姬着急,挥舞簸箕,导致群鸡乱飞,将现场搞得更乱。季姬于是用棍子赶鸡。赶鸡不成,鸡乱飞乱叫得更厉害了。于是季姬又脱鞋子打鸡。

读完此文,我确实佩服,短短几十个同音字,把人物的动作、性格及赶鸡的热闹场面全都表现出来。还是中国文字厉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远非其它蛮夷及外族所能比肩的。

中文写作高端词汇(中文十级也不一定能读通顺的奇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