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标准长度单位,“米”一直兢兢业业的为数学服务。可是“米“一直以来是被当作人民大众的食物来定义的,什么时候用“米”来做长度单位的呢?温叔经过查证,为大家详细道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不知道的来历。

米的长度单位怎么来的(是怎么变成长度单位的)(1)

大米

“米”又称为大米,作为现代人类的主食之一,是稻谷经过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约在五万年前,云南地区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而在一万三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人类开始口腔咀嚼全稻原谷,用以饱腹。那个时期,新人类为了生存,找寻了许多种类的食物来食用,这也养成了杂食的习性。直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姆渡人类开始食用稻谷分离的大米。

在现代社会的解释中,“米”作为长度单位源自舶来品,即英语“meter”的音译而来。当初世界各国林立,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全球化,各个国家地区的长度单位杂乱无章,同一地区的,可能时期不同,单位都会不一样。因此,世界上迫切的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来作为标准,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度量衡,标准的出现能大大方便彼此的交流。

米的长度单位怎么来的(是怎么变成长度单位的)(2)

米的铂质原器

因此在1790年,法国这个在当时比较发达的国家通过决议,尽快制成标准,来规范实际使用。次年,规定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分之一的千万分之一为长度单位,选取古希腊文中“metron”一词作为这个单位的名称,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从1792年开始,法国天文学家用了7年时间,测量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并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了米的铂质原器,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这是外国最早出现由“米”作为长度单位。

1799年法国开始使用米制,直到1875年5月20日由法国政府出面,召开了20个国家政府代表会议,正式签置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同时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约成员国已有47个。我国于1977年参加。

米的长度单位怎么来的(是怎么变成长度单位的)(3)

清肠稻

但是,重点就在这里,现代关于“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解释并不全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不知道的是:在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中却已经用“米”作为长度单位了,而且另有解释。李汝珍于1795年至1815年间写成《镜花缘》一书,此书描写的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中有一段:“怪不得今人射鹄,每每所发的箭离那鹄子还有一二尺远,他却大为可惜,只说:‘差得一米’,俺听了着实疑惑,以为世上哪有这样大米。今听九公这话,才知他说‘差的一米’,却是煮熟的清肠稻!”语出《镜花缘》第九回。

米的长度单位怎么来的(是怎么变成长度单位的)(4)

清肠稻

清肠稻乃是作者借由唐敖等人游历所见的一种稻谷,原文描写:“迎面有株大树,长有五丈,大有五围,上面并无枝节,惟有无数稻须如禾穗一般,每穗一个,约长丈余。”这是清肠稻的枝干描写,由于现在清肠稻没有成熟,于是,唐敖等人开始在四周搜寻,看是否有去年成熟稻谷掉落在地。几人寻遍草地,找来一个,那米三寸宽,五寸长,关于清肠稻味道,书中另有描述:“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饭来,虽无两丈,吃过后满嘴清香,精神陡长,一年总不思食。此话不但林兄不信,就是当日老夫自己也觉疑惑,后来因闻当年宣帝时背阴国来献方物,内有'清肠稻',每食一粒,终年不饥,才知当日所食大约就是清肠稻了”

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中详细说明了清肠稻的外观以及口感,并且借由故事来解释“米”是如何作为长度单位出现的。法国1790年出现“meter”,李汝珍1795年到1815年写成《镜花缘》,并于1830年李汝珍过世,清政府在1860年之后开始派遣留学生以及翻译外国书籍,直到1875年世界上面公认米制单位。温叔认为在1790到1815年间李汝珍接触到外来词语长度“米”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其描写的清肠稻历史上可能真的存在,毕竟水稻的变异性很强,这可能也是袁隆平院士梦想中的品种了。“米”作为长度单位就是我国自己的发明,而非外国舶来,你清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