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娟娟

夜晚月亮散文(散文一碗月亮)(1)

月照水,水映月。月亮照耀了千万年,年年如初见。

从前不识月,呼作白碗盘。童年的我们,身处宽阔平坦的平原地带,时时见月,望见她像望见熟悉的故人。春分的月儿朗润朦胧,柔情似水;夏至的月儿轻灵动人,妩媚多姿;秋至的月儿澄澈通明,富丽雍容;冬至的月儿含蓄婉约,清冷孤寂。在每个时间节点中,月亮从未缺席。

父亲的名字有月,他给我们取的名字同样带月。如果月亮有味道,一定是清幽雅致的。深记得秋日在地里收花生的每个夜晚,父亲在前面拉拖车,我们在后面推。月亮在头顶,明晃晃,耀人眼。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月,一路闻着花生果叶的味道,一路吃着香甜的月饼。月亮,月亮,吟咏一声,唇齿含香,有风花雪的美好。

常记夏夜月影。翩然而来,翩然而去。

西边的霞光刚落尽,透着淡淡的红晕,大地还热乎着。乡村炊烟升起,青色袅袅,东方的天空氤氲着烟火气。我们在厨房里吃西瓜,来不及抹嘴,又跑到晒场上点菖蒲头,等冒出白烟了,再满地跑。跑啊,绕圈啊,似乎就在等待呼之欲出的圆。抬头看天,变得青黑,几颗星子在闪烁,勾得心痒痒的。小弟将拇指和食指拢成圈,左右一合,即是望远镜。边蹦跳着,边数星星。小妹钻进院子,去摘胭脂花和凤仙花。我站在竹椅上,朝东方望去。

到晚上七八点钟,月亮终于升起来了!整个昏暗的天空,亮了起来,沁上淡淡的凉意。不知哪里吹来了一阵风,从脚底,渗入每个毛孔,我们好像仰卧在月亮的怀里了。一轮明月映乾坤,夜晚人间换新颜。彼时,大地变得无比温柔,那些高峻嶙峋的事物一半明媚,一半沉浸在阴暗中,恰如素描,或是底色暗淡的油画。是的,世界如画轴,徐徐卷开,应和明月,柔软服帖。白日焦躁的祖父,此刻躺在竹椅上,一脸安详。草木静谧,俯仰生姿。和风月下,我们愿久久徜徉。

宇宙浩渺,时空无限,月光穿过无数山山水水,与万千人谋面、分离。我们望着月亮度过四季,度过青春年华;月亮陪着我们经历生老病死。记得祖父重病时,再三嘱托要靠近窗口。母亲在那里摆了许多盛满水的碗。每当月亮出现,碗中映出小月亮,祖父凝望着天上的月和水里的月,目光炯炯,似乎忘记了身体的疼痛。

月亮,有阴晴圆缺,好比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诉说人间的悲欢离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辽阔的,雅致的,清丽的,月色撩人,月亮永恒。

人生转瞬即逝,春江花月夜,如斯美景,能得几回闻?故乡即月,月是故乡明。没有月的日子里,一碗月亮,始终寄居在心中。我们行走于世界,从未走出这个圆!


作者简介:

邹娟娟,江苏东台一教书匠。爱读书,喜旅行。写过一些散文、随笔、小说、诗歌,参加征文比赛获过小奖,在《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次。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