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马桂英(秦腔女须生马桂英)(1)

马桂英,原西安市五一剧团的主角演员。1943年3月18日出生在长安县斗门镇中丰店村的一个教师家庭。1957年8月考入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时,她年已14岁。和40余名同时进团的学员相比,她的年龄和个头都稍偏大。但她嗓音淳厚、举止大方,又有一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头。团里根据她的条件,安排她学须生。她在先后向著名演员颜春苓、徐元民、李景华、刘化鹏、乔新贤、张方平和京剧名武生张小楼认真学艺的同时,自己又狠下功夫,苦练基本功。马桂英勤奋的汗水没有白流,9个月后,首次登台演出《斩秦英》时,第一句“有为王打坐在金鑫宝殿”就得了个满堂彩。很快地,在泾河两岸、渭北高原,人们都知道了马桂英。

秦腔马桂英(秦腔女须生马桂英)(2)

多年来,马桂英以自己在艺术上所具备的天赋条件为基础,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各位名家的长处,除了拜“须生泰斗”刘毓中为师外,焦晓春的唱腔、山西蒲剧团张庆奎的表演、甘肃陇剧名家景乐民的台架,都曾被她按照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过。同时,马桂英还能够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她那在团里搞舞美工作的丈夫张银师,可称得上是位“挑剔者”。因工作关系,对她的戏可以说是场场看,所以也就经常给她“挑毛病”。马桂英有次扮演《生死牌》里的黄伯贤,在耍帽翅之前抖肩的动作稍微大了点,这本是一个观众很难发现的小动作。回家后,银师立刻给她指出:“你今天耍帽翅之前身子动得太明显了,这样另一个翅就不容易定位了。”看过《关公斩子》后,银师又提意见了:“你是唱胡子生的,演关平这样的小生还缺味,动作不飘洒,明天你得收一收须生的台架。”对此,马桂英总是笑嘻嘻地点头答应。有一天演完《游龟山》,突然一位身着工装的陌生人找到她,诚恳地说:“你的戏在其它方面都很好,如果在唱‘大人请听’这句时,把那个翻袖躬手的动作再抬高些,放开些就更感人了。”马桂英很快就在以后的演出中改了过来,效果很好。

秦腔马桂英(秦腔女须生马桂英)(3)

几十年来,马桂英先后在《回荆州》、《港口驿》、《海瑞告状》、《三世仇》、《侧美案》、《五典坡》、《苟灌娘》、《孙安动本》、《生死牌》、《护法灭亲》、《放饭》等60多本戏中担任主角,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海瑞、虎儿娘、陈世美、薛平贵、孙安、荀松、黄伯贤、朱元璋、朱春登等舞台艺术形象,并先后多次获奖。许多唱段分别被中央唱片社、陕西音像出版社等录制成唱片、录像带、录音带在全国发行。

秦腔马桂英(秦腔女须生马桂英)(4)

身为国家二级演员的马桂英,虽然早已蜚声舞台,在团里多演头类须生,但从不摆名演员的谱。外出演戏时,装卸车、搬道具和临时舞台工作她都争着去做。分配角色从来不争不抢。只要演出需要,“跑龙套”她都乐意去干,同样干得很认真。在《挂画》这出戏里,她为青年演员当配角,扮演得花婆,只有一句台词。在《汉宫秋月》中,她虽然扮演一个在台上只站立了几分钟的御林军,但也和演主角时一样,每天早早到剧场,认真化妆。所以人们称赞马桂英是“做人本分直率,演戏本分到家。”

马桂英现为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市剧协会员。

马老师现年虽然77岁了,但她一直为秦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培养秦腔后继人才是她的当务之急,这点值得我们去学习!祝福马老师身体健康,艺术青春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