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劳,会意字,繁体字写作勞,读作láo。本义火灸使病人发汗治病。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劳字的甲骨文字形中寻找答案。

劳字的意义(劳动节的劳字啥意思)(1)

劳字演变

   劳字甲骨文字形有三种:一是上下结构,上部为炏[yán](熒字省略),下部为衣,衣中间有三个点∵;二是上中下结构,上为炏,中为衣字的上半截亠,下为衣,衣在中间有三个点∴;三是将第二种字形衣字中间三个点省略。

  很显然,这个形象是人穿着衣服在肩头火灸的样子,火灸使人体发汗。在肩头火灸隔着一层衣服可能造成烧烫伤,于是就在肩部再加一层隔开,让人体可以接受这种高温灸疗。

劳字的意义(劳动节的劳字啥意思)(2)

艾灸肩部(网络图片)

  金文字形有:一是春秋时期《齐镈[bó]春秋》金文字形基本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但是把炏与衣连接起来书写;二是战国时期《中山王鼎》金文字形把衣字下半部讹变为心,义为心力憔悴,劳心。

  战国时期竹简字形有:一是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包山楚简);二是上下结构,只有衣字下半部(包山楚简);三是发生讹变,字形成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保留炏,下部的衣字变成上下两部分,为冖[mì],下为力,与现代繁体字一样。

  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勞,简化字进一步讹变,把炏变为艹,写作劳。简化字使的劳字与甲骨文字形相去更远,无法体会火灸治病的本义。异体字有労(日本简化汉字)、{炏 冖 米 心,上下结构}、{炏 冖 悉}。后两个异体字中的米或釆明显是从甲骨文字形衣字中间三点水讹变而来,心字则把甲骨文字形中的衣字下半部的讹变。

  甲骨文字形明显是用火灸使病人身体发汗(衣服里的三个点是汗水)。秦简字形的讹变,使勞字完全失去了甲骨文字形,把后人对字的理解引致错误的方向,以讹传讹,然后约定俗成,逐渐固定下来。当然,也可以说,秦简字形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勞字的认知,甲骨文本义火灸治病已经由其他表达方式,导致勞字的本义消失,于是,就把衣字中有汗水变成了冖 力,甚至认为出汗是因为辛苦劳作引起的。

  远古原始农业时期,劳动工具简陋,人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这个过程中,人的身体会酸痛。或许在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在人的肩部点火会减少疼痛。于是,中医的艾灸疗法的雏形就出现了,经过千万年的继承和改进,终于成为今天的样子。

劳字的意义(劳动节的劳字啥意思)(3)

家务活造成肩膀酸痛(网络图片)

  《说文解字》认为,“勞,劇也。从力,熒省。熒,火烧冖[mì](覆盖物,房顶之类),用力者勞。”意思是,勞本义为(用力)剧烈。从力,熒省火。熒的意思是火烧房顶等覆盖物,人们需要用力去扑救,这就是勞。显然,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因此他的解释是以篆文而不是甲骨文为基础,因此其正确性就大打折扣。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不清,称{炏 冖 米 心(或悉)}字义“未可知也”。

  火灸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至今仍然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劳字的意义(劳动节的劳字啥意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