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建筑是有缘的,这种缘已经几次得到证实。记得去寻找织金县金龙乡彝族焚书台彝文碑,在织金县金龙乡安山村块白米亥彝文碑,在熊家场宝山村寻找彝文碑时都巧遇知情人,很容易就找到了碑文所在。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1)

陈家桥上的石刻(1)

织金虽然建县时间不长,但清朝以后的古建筑保存较多,分布广泛,除了县城内的寺庙庵阁摩崖石刻外,县域其他地方也保留了不少文物建筑:三甲保安寺,普翁蔡石桥,茶店聋聋桥,熊家场杜家桥,桂果织金桥,绮陌街道高家桥,其中时间跨度最大的是高家桥。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2)

陈家桥上的石刻(2)

叶章龙的《览胜织金话古桥》(2017年12月28日发布于毕节试验区之窗)一文中这样描述:

织金古桥中历史最长,现今还保存较完好的要算高家桥。《大定府志》载:“乌江又东,高家河注之,河出平远州西北山中,东北流至高家桥。桥跨水上。《平远记》曰:‘桥在州北三十里,创垂最古,相传为高氏所建,故名。……如今,高家桥仍静静地躺在高家河上,继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根据叶章龙的描述,结合现在的地名来看,高家桥位于织金县绮陌街道二塘村与八步街道办事处交界处的小河(二塘河)上,这里确实有两座桥,一座新桥一座老桥,新桥与老桥相距十余米,曾经是织金到县境北部八步茶店金龙等乡镇、织金至毕节的唯一通道,随着金洪大道的建成通车,新桥的地位被新修的黄坭坡大桥所取代。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3)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4)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5)

以上三为陈家桥(韩家桥)

史书记载的高家桥是否是现在横亘在小河上的那座老桥?这条小河是否就是高家河?从老桥建筑材料本身来看,桥身明显不古,是不是当初在修建安黄公路的时候,将原高家桥拆除修建现在的“老桥”呢?

叶章龙的《览胜织金话古桥》文中记者所配的图片明显不符,图片中第一幅图片实为高家桥下游的陈家桥。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6)

上图为截图

陈家桥也有自己的故事,笔者探访过程中,据桥边的居民述说,陈家桥修建于清朝中晚期苗贼反乱时期,但具体年代尚不知晓。由当地早期住户韩姓家族主持修建,为石拱桥,但桥尚未修建完工,贵州发生少数民族起义,工程中断,此说较为可信,因为桥身并不完整,一般情况下,桥身除了承载力之外还要考虑美感,几乎所有的中国石拱桥桥身都是对称的,但是陈家桥除了主拱外,只有东侧有一个小拱,西侧无与之对应的小拱,整座桥看上去极不协调,更无美感。继韩家之后,又有陈姓人家迁移至此居住,并逐渐发展壮大,不知道是因陈姓居住在桥边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缘故,韩家修建的韩家桥变成了现在的陈家桥。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7)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8)

古人修桥铺路,有勒石纪念的传统,有的树碑于路旁或桥旁,有的干脆刻字于桥身或者路旁岩石之上。经当地热心群众指引,在桥拱下方的最高处,果然发现刻有文字的石块,但肉眼不能辨认文字内容,经用数码相机长焦镜头拍摄,终于大致辨认出石块上的文字,共发现两块刻有文字的石块。由于年代久远,桥面雨水侵蚀,部分文字被覆盖。

其一

戊午年八月二十二日酉时,X林之子韓天俊,嘉庆十五年二月初五日立。

其二

嘉庆十五年二月初…,韩…至人袁氏……。

由此肯定此桥修建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距今211年,确实为韩姓人修建,遗憾的是桥未完工,后人未能目睹整座桥的风采。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9)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10)

陈家桥风光(远处为笋子岩大桥)

两百多年过去了,这座古桥依旧坚固,后人在桥面浇筑混凝土后使之继续为小河两岸的人民群众服务,在古桥下游几百米的河流上方,一座横跨峡谷的高速公路桥——笋子岩大桥,与两百多年前的陈家桥一样,为人们安全快捷出行提供便利。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11)

高家桥

建水十大古桥(织金古桥寻访高家桥)(12)

如今,中国桥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贵州更被誉为“桥梁博物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造桥先辈,不能毁了他们留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