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下雨、堵车、烦躁。路上骑车的滑倒,开车的碰撞,辅路上也堆满了车,像虫豸一样蠕动着往前挤,越来越烦躁。

烦躁的时候想看郭老师发癫,她的“作品”就是活生生的cult坎普片,可惜她被封杀了。她应该被封,因为像她这样“三俗”的人不应该有太多粉丝。如果她只是小有名气、少量铁粉,也没有那么多白痴模仿她,估计她能红很久。

官方是如何判定涉嫌低俗(追捧低俗就是害人害己)(1)

cult这种style,一旦被大众化推广,那就不是cult了,不但会被无端指摘,还会引起非cult迷的强烈反感,真是得不偿失。前几年有片商推出“世界十大禁片”、“世界残酷写真”等等的盗版压缩盘,由于标题耸动,所以被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买回家观看,其实里面的片子有一大部分是cult电影,并不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心理预期,所以差评也纷至沓来。

看看某瓣上对那几部著名cult电影的较低评分和发泄式评语,就知道非cult迷有多气愤了。常见的评语有垃圾、恶心、浪费时间、变态等等。这些评价有的出自真心,但有的人为了设定自己的高级品味,即使心里看得很爽,也会给出差评。

在DVD时代,中国的影迷突然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盗版世界电影宝库,光盗版碟的“商标”就有十多个,出的碟片数不胜数。买碟的人往往对反常的电影特别有兴趣,所以内地片、港片倒是都没什么人看。只要看到封面上有“禁”,那就会非常畅销。所以“非主流”在某一个特殊时段也会成为主流,但主流对非主流的评价往往是low化的。

也许是看过了大部分的“禁片”,之后的影迷对这些电影不是那么“求知若渴”了。我的后台总有人求《棕兔》的资源,看来喜欢文艺片(但带点内容)的人增多了。纯粹的噱头已经撩拨不到剧毒文青的内心了。

随着精神的麻木,郭老师在小小手机屏幕前的闻臭脚、发尖叫,才能暂时活血化瘀,但这就像饮鸩止渴,看久了会越来越郭化、low化,让自己变成垃圾。

我再次呼吁,最好永远禁止郭老师这样的“网红”再出来放毒,影响大家的神经。禁止低俗,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