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趣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私生活)(1)

1.他在16岁时宣布放弃德国公民身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爱因斯坦从小就厌恶任何形式的国籍,而偏好一种”世界公民”的概念。他在16岁时宣布放弃德国公民身份,直到1901年成为瑞士公民之前,官方上他都是无国籍的。

2.他有一名私生女

1902年,当时尚未成为爱因斯坦妻子的米列娃,在塞尔维亚与家人同住时产下一名女婴。婴儿被命名为莉瑟儿,历史学家认为,她可能在婴儿时期便死于猩红热,或者被人收养,而爱因斯坦极有可能从未见过他的女儿。直到1987年爱因斯坦的信件收藏被公开后,莉瑟儿的存在才广为人知。

爱因斯坦有趣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私生活)(2)

3.他和物理学班上唯一的女同学结婚

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爱因斯坦就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时,同组中唯一的女学生。她热爱数学与科学,也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一名有抱负的物理学家,但在嫁给爱因斯坦、身为人母之后,就放弃这些雄心壮志了。1903年两人结婚,婚后生了两个儿子。

4.他为了离婚将诺贝尔奖金给了第一任妻子

由于爱因斯坦的移情别恋,他们的婚姻走向无法挽回的程度,当时的爱因斯坦支付不起赡养费,于是提议,虽然当时的自己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将来的一定能获奖,如果米列娃同意离婚,他将把奖金全给她。1919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同年,爱因斯坦再婚。

爱因斯坦有趣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私生活)(3)

5.他与表姐结婚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是爱因斯坦母亲的妹妹的女儿,因此他们是一等表亲。但他们同时也是二等表亲,因为两人的父亲是表兄弟,爱尔莎婚前就姓爱因斯坦。

6.他儿子的成年生活几乎都在医疗机构中度过

爱因斯坦的次子爱德华,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成年生活几乎都在医疗机构中度过。爱德华著迷于精神分析,也是佛洛依德的超级粉丝。即使父子互有书信往来,但爱因斯坦在1933年移民美国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儿子了。爱德华在55岁时死于精神科诊所。

7.他有1427页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档案资料

1933年,就在爱因斯坦即将第三次赴美前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便开始建立爱因斯坦的档案。这份最终长达1427页的文件主要关注爱因斯坦终生与和平主义者及社会主义组织的连结。第一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建议应根据《外国人排除法》将爱因斯坦逐出美国,但被美国国务院驳回。

8.他和一名据称是俄国间谍的女子有过一段情

1935年,爱因斯坦的继女玛歌将他介绍给玛格丽塔,两人并成为恋人。1998年,苏富比拍卖了1945至1946年间爱因斯坦写给玛格丽塔的九封情书。根据一名俄罗斯间谍专家的著作,玛格丽塔是一名俄罗斯间谍。

爱因斯坦有趣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私生活)(4)

9.他在美国民权运动发起前就已是民权运动者

爱因斯坦是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的坚定支持者。当非裔民权人士杜布瓦在1951年被指控为外国势力的地下代理人时,爱因斯坦自愿出庭作他的品德信誉见证人。在杜布瓦的律师告知庭上爱因斯坦将会出庭后,法官决定驳回该案。

10.他与「化学战争之父」有着不稳定的友谊

弗里茨.哈伯是一名德国化学家,他曾协助招聘爱因斯坦到柏林,并且成为爱因斯坦的密友之一。哈伯是犹太人但改信基督教,在纳粹掌权之前曾向爱因斯坦宣扬同化的美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发明了一种致命的氯气,比空气重,因此可以流入战壕,烧穿士兵的喉咙与肺部使其痛苦窒息。哈伯有时也被称为「化学战争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