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罗列:折纸,数学,几何,手部精细动作,大脑神经刺激


当孩子对一目了然的东西(其实是成人一目了然)不能理解的时候,其实真是成人需要去思考的时候:如何给孩子提供某种脚手架。成人因为已经存在很多习以为然的观念和知识,并且很多成人本身不具备元认知的能力,所以必然就是理所当然地无法理解孩子行为的过程。此时需要我们慢下来、停下来,再去观察孩子的状态从而捕捉某个点。

比如折纸,一张薄薄的纸片就可以拉近孩子学习抽象数学的距离,可以让各种几何图形、三维空间跃然纸上。甚至一张纸,不靠任何剪裁,只是对折,就可以变成一朵花、一张沙发、一座金字塔……

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折纸(锻炼孩子的手和脑的利器)(1)

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折纸(锻炼孩子的手和脑的利器)(2)

这些作品都是我曾经邀请的折纸大师梁老师的作品,我们也在跟着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无穷的几何变换的乐趣,孩子们也觉得折纸非常神奇。

在用纸片的折折叠叠过程中,不仅仅在不断进行手眼配合,也在不断地训练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能力,甚至是在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很多很多的刺激,而我们父母只需要在旁边轻轻提点一下:

数学不能想当然。如果说是两点一线,那么两点在哪里?一线怎么连的?这些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中会逐渐接触到的各种几何定理,都可以通过折纸去呈现。

如果从纯粹的几何学而言,数学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公理无需证明,其他定理定义都从此出发经过严格证明而得。数学是一个努力消灭歧义的世界,数学的语言中每一个词语都需要有明确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只能是直线,于是我们就能让孩子实际感受一下“一张平纸,随便一折就能得到直线”。假设折痕不是直线,会找到三个点不共线,三个不共线的点可以组成一个面。这条折痕既属于A面又属于B面,但三个点不能确定两个不同的面,说明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其实有一条折纸公理: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这会让孩子去着迷于体验和惊讶。比如,一条边折纸时重合就能获得直角,因为重合意味全等,所以两个相等角的合是180度,因为每个角就是90度。

如果说要教孩子什么的话,我们可以针对“对齐”提问:哪种方法好?各自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从已知确定的东西,进行一步步推动,最后获得对未知的认识。

其实,陪孩子折纸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是否能折纸折齐,而是用我们稳定不变的规律让孩子在观察模仿中体悟到背后的原理。我们每一个恒定不变的折纸动作,其背后蕴含的是我们早已思考过有哪些几何原理在支撑,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逻辑。

只是,你可能要有思想准备,几个小时的备课,只是为了十几分钟的陪伴,这非常考验父母的耐心和热情。

你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