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退一步海阔天空原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海阔天空)

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十三、退一步海阔天空

原文: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注释:

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里的“一”是代数,但是代表的数必然是有限的次数,而不是无限的次数。

就比如,史记里记载的:韩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击而割地求和。后来苏秦想合众,组成六国联盟,于是说服韩宣王的话,“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就说的很明显和直白。退“一”步是海阔天空,退“十”步那就是市怨结祸。所谓的市怨结祸就是花钱买“怨”,自然导致的结果就是会带来“祸”。

还是以当时秦国和韩国来说。秦国一发兵或者是派一个说客过来,韩国就赶紧割地求和。而割地就相当于花钱,所谓的求和只是暂时的,实际上是买怨。因为下一次,韩国的割地不够爽快以及不够大的话,秦国自然就会很愤怒,以为你不识抬举,这个怨恨怨气自然就来了。何况韩国的地是有限的,总会有一天你退无可退的时候,到这个时候,即便韩国想抗争,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资本了,自然就大难临头,只有引颈就戮了。这就是苏秦说的“结祸”。而历史进程也证明,六国联盟被破坏了之后,秦国日益强大,六国逐渐被削弱和被消灭,开始还会给你求和的机会,到后来大势已成,根本就不给你求和的机会,等待的只有灭亡。

所以,这里面“退一步”的“一”,一定指的是有限的次数。并不能套用在所有的情况。

如果这退一步是退十步当中的一步,那么就不再是海阔天空,而是市怨结祸。

另外。海阔天空,也分两种。一种是心境上的海阔天空,一种是客观上的海阔天空。

而根据上面的情况倒推,你“进一步”,别人可能会“退一步”,但是你想“进十步”,别人就只能是奋起反抗,殊死一搏了。

依然以战国后期来说,六国合众一成,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关东。这也是秦国的“退一步”。于是六国慢慢的内部就开始产生了矛盾。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秦国再次出兵的时候,六国信任的基础已经没有了,只能是被秦始皇逐个击破,连求和的机会也没有了。

所以“退一步”在客观上也是存在“海阔天空”的。在心境上的“海阔天空”则体现在胸怀气度心性上。做不到“退一步”的人,就是在胸怀气度心性上还不够。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终究是要必须离开的,再三挽留也留不住。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学会“退一步”,再不舍也应该放手。

注意这里的“终须”和“再三”。所以,这退一步并不是消极和放任的思想和行为。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在情绪都比较激动的时候,在言语上要忍一句,在情绪上要息一怒。在行为上要饶一着,在思想上要退一步。

有些人各方面都挺好的,就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难以有效的控制住自己。这往往会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大阻碍。

这就必须要先建立自己“退一步”的思想。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才能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从而能改变自己的情绪至少也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才能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