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在乘坐火车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桥时,遭到了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袭击张作霖当场被炸成重伤,在被送回沈阳后不久死去这起案件发生在皇姑屯站以东,历史上称之为“皇姑屯事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分秒必争张大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秒必争张大帅(历史小百科解析张大帅)

分秒必争张大帅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在乘坐火车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桥时,遭到了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袭击。张作霖当场被炸成重伤,在被送回沈阳后不久死去。这起案件发生在皇姑屯站以东,历史上称之为“皇姑屯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作霖登上火车之前,他曾收到情报,得知日本会有暗杀计划。那么,为什么张作霖明知道可能会有危险,却仍执意要上火车呢?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陷入军阀混战,直系和皖系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而就在直皖两系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张作霖却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暗中发展着势力。等到皖系段祺瑞垮台后,兵精粮足的张作霖便把枪口对准直系,和直系发动了两次直奉战争。

1924年,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张作霖违背了他“奉军不入关”的诺言,挥军进入北京。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了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能够从一个绿林强人成为东北王,是离不开日本人的帮助的。无论是1918年成为东三省巡阅使后控制奉、吉、黑三省,还是镇压郭松龄的反奉战争,日本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奉系正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才成长起来的。

不过,尽管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关系看起来不错,但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在1927年张作霖成为陆海军大元帅后,日本曾希望借助张作霖的手,完成对东北乃至华北的控制,进而达到吞并中国的目的。

当时日本人给了张作霖一份《满蒙新五路协约》,要求在东北的土地上建五条铁路。这五条铁路和苏联、朝鲜相通,一旦全部建成,那么东北地区就会落入日本人的控制中。

换作之前,张作霖恐怕想都不想就会拒绝,但这一次他却陷入了犹豫之中。

当时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取得“龙潭大捷”,张作霖和孙传芳遭到了惨败。而冯玉祥和阎锡山眼见北伐军势大,也先后加入了国民党。张作霖将要面对的是北伐军70万虎狼之师,形势相当危急。

如果此时日本人坐视不理,张作霖恐怕不得不退出北京,重新回到关外。

在思考良久后,张作霖最终想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属于两全其美的计策。

在日本人递上《满蒙新五路协约》后,张作霖在上面签上了“已阅”二字,而并不是“同意”。张作霖告诉日本人,中华民国是共和制,需要东三省各个省长都同意之后,我再签字才是有效的。

而当日本人找到东三省省长后,几位省长均表示要召开议会,才能决定此事,而议会召开的时间,则还处于待定状态。

到这个时候,日本人终于明白,张作霖压根就不想在协议上签字。他只是想拖延时间,来骗取日本人的增兵支援,以达到政治目的。

1928年5月,北伐军逼近京津地区。日本人对张作霖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务必同意协定中的卖国条款。对于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张作霖其实根本就没有去考虑。

最终,奉军在战争中失败,张作霖只能暂时退到关外。

1928年5月30日,张作霖同奉军高层进行商讨,下达了退军的命令。

在此期间,张作霖收到一份密报,说日本有可能在火车行进路线上布下埋伏。张作霖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为什么张作霖不理会日本人的暗杀呢?

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张作霖曾遭到过日本的两次暗杀。

早在1916年,张作霖还是奉天督军的时候,他就曾因为不听指挥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暗杀。当时日本的中村都督访问奉天,张作霖将要前往迎接。日本组织了“满蒙决死团”,由日军预备役少尉三村丰、伊达顺之助等人充当杀手,潜伏于南满铁路附属地内,伺机动手。

在出城迎接日本人的路上,日本刺客错误地将汤玉麟认成了张作霖。并且这名刺客又缺少刺杀经验,一见到汤玉麟过来,便将炸弹扔了出去。结果谁都没有炸到。

在第一名刺客失手后,日本人又派出了第二名刺客向张作霖扔炸弹。而这一次,张作霖则凭借着敏捷的身手,顺利地躲了过去。

正因为有了这两次袭击经历,张作霖在听到日本人可能设伏时,才会显得不屑一顾。

其二,张作霖具有草莽英雄的气质。

张作霖生于草莽,长于绿林。数十年戎马生涯,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如果只是得到一个日本人可能袭击的情报,就停滞不前,那显然不是他的作风。并且实际上,张作霖也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气质,才走到了东北王的位置上。

但遗憾的是,日本布下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死局,张作霖最终只能饮恨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