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科技部在惠州召开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工作会,襄阳高新区成为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并被授予“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襄阳汽车产业开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襄阳汽车产业开发
2017年12月27日,科技部在惠州召开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工作会,襄阳高新区成为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并被授予“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从2011年纳入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到2017年底通过验收审核,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授予,开启了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挖掘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潜力,实现“质量致强、品牌致胜”的目标,朝“新能源汽车之都”目标提速前进,勇往直前。
产业基础优势 促强势发展
襄阳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襄阳高新区,现总控制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同时,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襄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推广应用城市,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城市。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三园”的空间发展布局,搭建起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整车的产能平台,产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襄阳高新区以“新能源汽车之都”姿态屹立。而大量的数据证明,襄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试点区域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杆,品牌影响力广泛辐射国内腹地。
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区投资,各类注册企业达1.2万多家,其中工业企业为10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为386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6家。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为3003亿元,同比增长32.6%。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先后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26张“国”字号招牌。
立体保障引育 壮大产业集聚发展
2011年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试点(培育)以来,襄阳高新区就成立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以《湖北省关于推进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的意见》《襄阳市新能源汽车“十三五”发展规划》《襄阳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总体规划》《关于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襄阳标准”建设的实施意见》《标准化项目奖励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为依托,并出台了《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和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建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组建中国电器工业软起动设备技术联盟和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等多个平台,建立襄阳标准化专家人才库,为相关产业标准化创新奠定基础。建立起战略引领发展的转型模式,运用准入门槛和财政资金引导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实施研发创新,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指导产业企业间开展关键技术支撑协作攻关,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品牌竞争优势;借助国内外知名品牌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带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品牌。
襄阳高新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投入专项经费培育、保护、推广示范区内品牌;落实部门各项职责围绕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发展;制订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认证认可、标准化等方面的奖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充分激发企业品牌创建活力;大力实施中央“千人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和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壮大人才力量;打造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严格检验检测,坚持“质量致强、品牌致胜”为目标,立体保障引育壮大品牌。
襄阳作为国家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积极筹划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营推广工作,加大政府采购与财政投入,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分公司,新增新能源公交线路,共投放了5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营运。国家电网公司将襄阳列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展示城市,与襄阳签订了《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入1600万元建6个充电站和100个充电柱。在此背景下,2016年,襄阳高新区建立了全国首家独立商业运营的电动汽车充电示范站,另有3个充电站、1个停保场在建。2017年规划3年内在城区建立10个大中小充电站和200个充电桩,预计3年内实现500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将襄阳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城”。
新能源集群协同品牌效应 提升整体实力
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试点建设7年来,园区新能源整车产量从之前的1250辆增至2017年的1.87万辆,增幅接近10倍,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新能源汽车产能有望达到200万辆,在长江中游城市中形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气候”。
如今,在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品牌不断加速聚集,实现了区域经济总量连续5年领跑,并成为长江中游城市新能源产业资源集聚空间,汇集了东风新能源、骆驼蓄电池、美洋、雅致、国能、追日等一批知名企业,车型涉及轿车、SUV、公交车、防霾车、电动改装车、旅游观光车、物流车、清扫车、警用车、救护车等一批新能源整车、电机、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两纵三横三平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部分标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检测平台)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聚集了60多家相关骨干企业,7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知名汽车品牌发展壮大提升了产业集群整体实力,集群整体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样拉动了知名企业的提质增效,品牌聚集效应凸显。
目前,襄阳高新区共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0件、湖北省著名商标34件、襄阳市著名商标61件。
新能源汽车集群蓄势而发
产业链条加速转型升级低碳、环保,新能源有太多的绿色标签。在国务院此前发布《“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到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6年,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仅占全国的5.1%,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加快调整襄阳汽车产业发展结构,推动襄阳高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是关联众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智能化、网联化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完善。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也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多车载功能的需求,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势在必行。
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更是产业新城的立根之本。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襄阳高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区域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高端产业集群。
近几年,园区在产业集群打造中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构建起从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智慧路网、智慧出行的全产业链条和创新产业生态,积极投身行业,推动节能型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全面发展。
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围绕工业智能控制产业集群、信息服务集群、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已成为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支柱产业之一。未来,襄阳高新区将致力于发展为未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地,打造与智能出行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智能车载终端产业生态集群,并逐步向其他物联网智能硬件的产业方向进行渗透,将园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上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未来汽车制造高地。(习德成 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