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萌)一曲激情豪迈的青春壮歌,一部荡气回肠的青春史诗,“绥德师范学校”,一个承载着浓厚红色情感记忆的名字,从历史中走来,在舞台上绽放。由榆林学院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倾力打造的一部具有浓郁陕北特色的革命史诗舞台剧《播火者》,6月24日至28日在西安连续演出五天,获得近万名师生盛赞。
青春壮歌:重温红色初心
本次演出在西京学院京华礼堂举行,演出现场座无虚席。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理,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陕西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董小龙,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陕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组长刘淑慧等诸多领导和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22所高校近万名师生和榆林、西安社会各界人士,到场观看《播火者》演出。
“演出震撼、主题突出,榆林学院利用红色资源,用艺术手法刻画革命先烈、展现星火燎原之势,是很好的赓续红色基因方式,表现力、代入感很强,观演后更加坚定了大家矢志前行的初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郭武军说。
现场还有来自绥德师范学校的老校友高呼义,年事已高的他,在场观看了演出后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部音乐话剧还原了历史,再现了老校长李子洲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党团组织,唤醒劳苦大众的感人事迹。老校长李子洲的话‘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激励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投身建设国家的热潮中。”
该剧立足于档案史料,取材于真实校史,讲述了1924年,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建立第一个陕北党团组织,以及艰难而伟大的建校历程。
浓厚的红色情感,高扬的革命理想,该剧以陕北革命根据地拓荒、播种、奠基者李子洲的故事为主线,还原了李子洲在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建立起第一个陕北党团组织,培育并影响了一大批像刘志丹、白明善、贾拓夫这样的革命者,让马克思主义在陕北这片土地上得以广泛传播,也就有了后来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缘此,人们称李子洲等英雄人物为“播火者”。该剧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绥德师范作为“西北革命策源地”“革命英才的摇篮”的红色底蕴,激发了观众的爱党之心,增强了观看者的民族自豪感。《播火者》带来的巨大效应,已经成为榆林学院、绥德县、榆林市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
青春史诗:高扬红色理想
浓郁的陕北特色,灵动的舞台呈现,陕北说书、信天游、秧歌、高低音唢呐、大鼓等陕北民间艺术形式,还叠加了交响乐,参演人员除主要角色由专业演员饰演外,其他角色均由榆林学院校本部和绥德师范校区学生饰演。
对红色题材创作进行全新探索,使故事情节层层深入,人物张力时时凸显,情绪烘托步步展开。不仅如此,《播火者》舞美以陕北地域色彩为设计基调,用青石浮雕以及绥德石狮、剪纸元素等凸显陕北特色风格。通过多媒体、音响、灯光等设计,让舞台建构还原时代背景下的绥德师范校园环境。
这次演出的目标观众主要为高校师生。七一来临之际,通过戏剧表演,立体构建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带领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带领大家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同时,也让大家认识绥德师范学校,作为“陕北革命策源地”“西北革命策源地”,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如今的绥德师范校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肩负起更加光荣的使命。
6月28日,演出的最后一场结束。在这5天中,演出受到了在场每位观众的喜爱。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掌声不断,并被同学们赞誉为“舞台上的党史课”。众多高校教师和教育专家表示,这部话剧不仅仅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更是开创了文化育人的新模式。一方面话剧结合校史进行编创,由学生饰演。对学生而言,既是难得的综合能力锻炼提升的机会,还是一个难得的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话剧依托对大量史料搜集、挖掘和研究,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真实,将藏于档案库中的“死”档案变成了活教材。通过“讲述历史 演艺故事 展示史料”的方式,既保证了内容的翔实,也保证观赏性。
百年历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播火者》的成功演出,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的一次强烈的情感表达,也将激励今天的青年学子投身党与人民的事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张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