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档案

姓名:方小外

年龄:103岁(1918年)

家庭住址:麒麟区越州镇横大路村委会黄家庄

生活日常:豁达、乐观、随和,一天早上能吃三四个红糖鸡蛋

他们是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出生的一代,他们也是和中国共产党同龄的一代,百年激荡、百年变迁。他们见证了祖国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建党百年、世纪人生,方小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84岁老太太和二胎妈妈做饺子(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1)

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

1918年出生的方小外今年103岁了,她生活在麒麟区越州镇横大路村委会黄家庄,她和中国共产党一同成长,她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她见证了滇东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从“背石打坝”的艰苦岁月到儿孙满堂、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用苦尽甘来形容方奶奶的生活再恰当不过了。

1936年,中国大地风云激荡,年仅18岁的方小外失去了双亲,缺吃少穿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为了吃饱肚子,她挖猪草、捡牛粪、背石打坝出劳力,艰辛的生活像乌云一样,让方奶奶的生活看不到光明。

风雨之后见彩虹,1952年,方奶奶嫁到了黄家庄,她的丈夫黄家厚成为那个为她拨云见日的人。之后,他们相互扶持、携手相伴半个世纪,成为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

一家人相处融洽

一路听着村干部的介绍,沿着笔直的公路走进一个安静整洁的小村子。方奶奶的家就在村口,宽敞的场院停放着农机,家里的男人们都出去干活了,在家里等着我们的是方奶奶的二儿媳胡谷珍和大孙子媳妇肖云仙。方奶奶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见到我们便乐呵呵的朝我们微笑,温暖而慈祥。大孙子媳妇肖云仙说:“我奶奶是个性格特别好的老人,从来没见她和谁红过脸,对我们晚辈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我们虽然年纪轻也喜欢和奶奶聊天。她只要听见我们说话的声音,就笑眯眯的叫我们的名字,让我们挨着她坐,她能好好看看我们。”方奶奶的子孙们认为,奶奶之所以能那么高寿,和奶奶豁达、乐观、随和的性格分不开,她的好性格不仅让自己平静祥和,也深深地影响着家里人。方奶奶一家几十口人,大部分孩子都有着和方奶奶一样乐观而随和的性格,一家人其乐融融,相处融洽。

在二儿媳胡谷珍眼中,方奶奶是个勤劳又体谅人的婆婆。说起方奶奶,胡谷珍几度哽咽,她说:“我婆婆真的是特别难得的老人,勤快而且爱干净,前几年她腿脚方便的时候。我们换下来的衣服鞋子都要赶紧洗掉,不然婆婆看见就会帮我们洗。我们不好意思让她洗,慢慢也就形成了勤洗勤换的习惯。”方奶奶体谅晚辈的辛苦,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力所能及的帮着干家务,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告诉她的孩子们只要踏踏实实,勤劳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一天早上能吃三四个红糖鸡蛋

聊着天,太阳出来了。胡谷珍和肖云仙扶着方奶奶到院子里晒太阳。儿媳胡谷珍拿着蛋清饼递到方奶奶手中,孙儿媳肖云仙抬着水杯一口一口喂奶奶喝水。“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婆婆身体健康,能多陪我们几年,让我们再尽一份孝心。”儿媳胡谷珍一边看着方奶奶吃着饼子一边说。

“我奶奶现在一天早上能吃三四个红糖鸡蛋,也喜欢吃甜的。她想吃什么我们就买什么送来。奶奶原来说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现在我们不仅吃穿不愁,还有车有房。奶奶心中的幸福生活不就是我们正在过的日子吗?我希望奶奶能多享受几年儿孙满堂、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方奶奶是百年峥嵘岁月的亲历者,也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祖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她口中反复念叨的“共产党好”是她对党感激之情最真实的表达。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夏莉 刘武俊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