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东山再起(方便面变脸卷土重来)(1)

前几年,曾有方便面销量锐减的新闻,可如今,调查数据显示,方便面又“卷土重来”,2018年,再次攀升至402.5亿包,换算一下,全国人均吃了29包方便面。在超市,不少消费者也有了直观的感觉,方便面的花样越出越多,从口味到样式,从包装到销售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方便面的往昔记忆

第一包方便面诞生于1958年,由台湾走出的日本华裔吴百福(后改名为安藤百福)发明。当时他觉得吃一碗拉面要排队很久,转而反复试验,希望发明一种快速食用、满足饱腹感的面。在油炸天妇罗(日本传统菜)的启发下,他发明了“瞬间热油干燥法”的专利,并把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面称作方便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方便面开始进入中国内地。1992年台湾的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和“统一”同时来到内地,尤其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经上市,就引爆了市场。还记得有一年春节期间,电视节目中穿插着“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大家第一次知道面条还可以这么吃。

市民小雪回忆说,我出生于80年代,十多岁的时候,学校离家远,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箱桶装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每天中午带一包,那时候相当奢侈了。随后还出过小浣熊干嚼方便面,吃到最后还要用左手右手交替倒出调料,要不然太咸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方便面曾是乘坐绿皮火车的标配食品,火车摇摇晃晃,泡面揭盖热气腾腾,香味撩动整个车厢,这样的场景是很多人对旅程的记忆。

方便面大幅度下滑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方便面市场飞速增长,从178亿包陡然增加到424.7亿包,此后一直高居不下。然而,从2011年开始,市场进入了疲软态势,2013年-2016年,方便面年销量从462.2亿包大幅下跌至385.2亿包。当时市场一片悲观,认为方便面的寒冬来了。

的确,前几年方便面面临内忧外患。“外患”是指外卖业的兴起,使得方便面在“方便”这一领域的优势逐渐丧失;“内忧”是指方便面本身受到了很多关于营养健康方面的诟病。

有人觉得油炸面不健康,有人觉得料包太油不健康,有人觉得方便面缺少膳食纤维不健康,甚至有养生专家说,吃一包方便面,里面的防腐剂等有害物质需要7天才能代谢完毕,十足的垃圾食品。内外交困之下,方便面市场巅峰不再。

方便面“变脸”抢市场

于是,方便面也开始求新求变。走进各大超市,偌大的方便面销售区十分抢眼,新花样越出越多。本报记者在两家超市随机展开调查。

从口味上看,与过去“红烧牛肉”、“香辣牛肉”、“酸菜牛肉”等相对单一的口味相比,当前的方便面口味近40种,如一品鲍鱼面、小馆肥肠面、韩式辣牛肉汤面、武汉热干面、满汉大餐等。

方便面越出越讲究营养,比如今麦郎的“老爸厨房·一菜一面”、“刀削宽面”,康师傅推出了“熬制高汤系列、豚骨系列、黑白胡椒”,统一推出了“汤达人”、“都会小馆”等。

从制作方法上来看,很多方便面都主打非油炸的噱头,比如非油炸红薯方便面;传统的油炸细面条已经很少见了,大多是非油炸的宽面;不少企业都强烈表明“少添加、浓郁、美味、健康、营养”的概念,重新梳理方便面健康的形象。

现在不少方便面都出了一桶半和一袋半方便面,把一块面饼重量增加到了120克,性价比更高,广受消费者青睐;“曹操饿了”是不用冲泡的方便面。方便面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干拌面、飞碟炒面、方便冷面、方便米线、方便宽粉、方便粉丝以及方便火锅等很多新品。

商家在料包上也下足了功夫。本报记者发现今麦郎的“老范家面馆面”的调味料有青葱、高丽菜、芝麻酱、大片肉以及调味油包,日清的意面料包里有番茄肉酱、大块的牛肉、青豆、洋葱、芝士、大块蘑菇片和培根肉。方便面产品越来越餐饮化,无论是风味还是形态,都更加接近面馆里刚出锅的那一碗面。

方便面在包装上也花样百出,桶身材质的质感、桶盖人性化设计等给在外就餐生活带来了轻松惬意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方便面的各类营销活动,从以往的爱打广告,到现在直接让各类主播营销,甚至是植入到影视剧中,营造一种方便面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的一份暖胃食物。

本报记者发现,陈列架上小而精的方便面占据了50%左右,且价格都不低。康师傅劲爽拉面在多种方便面中价格最便宜,五连包售价为12元左右,该品牌的桶装面价格在5元左右;最贵的袋装方便面是统一汤达人,五连包售价21.8元。而最贵的自热型方便火锅食品,大部分均价在40元左右,最贵的一款海底捞自热火锅达到了60元。

事实上,方便面的价格在食品类别中涨幅还算偏低的,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据超市售货员说,近几年方便面的销售量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购买方便面的人群以年轻人居多,不过很多老年人也开始吃方便面。 本报记者 毕嘉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