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把别人的失败得失当做自己的镜子,从中对照,习得一点为人处事的经验。

这个哲理至今广为传颂,也有很多人表示受益匪浅,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1)

01

心理学家伯特伦·弗拉(Bertram Forer)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2)

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只是大致看起来有区别而已。在最后的结果显示,测验整体的平均评分为4.26,更加充分证实了最后的结论。

在评分之后才揭晓,弗拉是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这些内容。从分析报告的描述可见,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这些语句后来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3)

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地起源,这个试验证明了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4)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到了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则以这位著名杂技师的名字将弗拉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和"谄媚效应"一样,使测试者不自觉被"主观验证"的作用所影响,一时间搜集所有让自己符合描述的证据。这也是,许多人对星座、血型的分类深信不疑的原因。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5)

“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

02

不知道大家想过短视频偏方流行本质是什么?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6)

那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认知存在无意识选择性偏好。只有信息中存在自己认可或者是自己经历过的内容,人们就会往自己身上套。

就好比家长会将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不会将自己和其他父母进行比较。而孩子会将自己的父母用来比较,原因就是用这样的比较结果来证明不是自己的问题

而从基因角度上来看,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脑,大脑中相似的机制引发每个人的思维。

尽管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每个人的思维产生影响,但大体上来说,每个人的情感、个性上总有很多共性的。

大多数能产生巴纳姆效应的信息存在着“即此即彼”矛盾互补的逻辑;这种模糊的定义和表达,会产生即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错觉。

这种错觉却被人们认定为真理,短视频的流行就是利用了这种效应,让每个人在不断接受自己认可偏好的刺激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0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还很遥远。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7)

巴纳姆效应的背后其实是理性的缺失:

1. 普遍的认知谬论。

现在处于互联网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共享的,但是很多人在接受这种信息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偏见,当在网络上遇见了和自己有同样看法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所有人都是这种态度的错觉,也就是“以偏概全”。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的大脑通过了某种途径接受了某种心理暗示,那么在以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不断的在心里重复这种暗示,最后这种暗示即使是虚拟的,也会变成真实的。

2. 逻辑容易被干扰。

可以产生巴纳姆效应的事情,大多是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内容,这两个内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角度不同和个人想法不同的区别,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全推翻其中的一方。

并且由于具有认知谬论,人们倾向于先使用直觉做选择,再说服自己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使逻辑思维受到干扰。

3. 情绪干扰注意力

人们的情绪可以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但是人的注意力只能让自己专注于其中的一方。如果一个人正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就无法使用理性的思维做出正确的思考。

所以,在这个时候,任何可以减轻这种情绪的信息都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加重这种情绪的信息都会被拒绝接收。

04

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心理学(教孩子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8)

首先要让孩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以己为镜。准确客观的认识自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反两方面的判断,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分别都是什么,程度又是多少。

有的时候任何观点和态度正确的前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所以在对比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对象,

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作为一面镜子,不断的加以对照,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就选择掩盖它,或者在内心深处不认可它,这都是容易被巴纳姆效应影响的表现。

其次要避免情绪判断,不要让感性占据全部的自己。在接受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不要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看待它,避免先入为主,防止让一时的冲动主导了自己的判断。

为了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事物,可以注重培养自己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让信息判断主导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看了这些,大家对巴纳姆效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有想法和意见欢迎交流补充。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