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线束 ↑,让我们一起进步!

我们在端子机调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下陷、压胶、端子变形、芯线未打入、芯线断裂、芯线外露、卡端子、卡钩垂直、穿胶皮。

下陷

在压芯和压胶之间垂直看不到胶皮即为下陷。

故障原因

1. 线材不合格,胶皮伸缩较大

2. 线材受到拉伸的力,送线配合不当

3. 切断刀过长(剥皮刀42mm,切断刀42.2mm)

4. 下切刀过长或短

5. 上压刀过长或短

解决措施

① 联系PQE和IE、IQC协商解决

② 调节送料部分使之送料匀速流畅

③ 更换合适剥皮刀

④ 更换下切刀

⑤ 更换上切刀

端子机不打端子了怎么办(调试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措施)(1)

压胶

线材胶皮压在压芯部分里面。

故障原因

1. 线材不合格,胶皮伸缩大

2. 剥皮刀片尺寸过大,剥皮不整齐

3. 切断刀过长

4. 夹线夹具未夹紧线材

5. 未剥皮,剥皮刀片间夹有残屑

6. 下切刀过长或短

解决措施

① 联系PQE和IE、IQC协商解决

② 更换合适刀片

③ 更换合适刀片

④ 调节适合的夹力

⑤ 清理干净

⑥ 更换下切刀

端子变形

端子打成形后本身形状差异较大且不易穿孔

故障原因

1. 送料未到位(送料爪、止料片、压料板磨损)

2. 刀片变形,刀口缺或磨损

3. 下切刀间隙大,使端子卡入切刀内

4. 下芯刀太薄或太厚

5. 上刀片卡端子,直线部分过长或卡端子

6. 端子本身变形

7. 送料过程中拉力太大

8. 退料变形

9. 上切刀过长

解决措施

① 更换好的配件

② 更换刀片

③ 更换下切刀

④ 更换刀片或将厚刀片磨薄至合适

⑤ 更换刀片

⑥ 联系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⑦ 调节其放料松紧度

⑧ 调节退料高度

⑨ 更换下切刀

端子机不打端子了怎么办(调试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措施)(2)

芯线未打入

端子打好后,部分芯线附着在端子表面,或在端子外部可见

故障原因

1. 端子送料不到位

2. 线材送料不到位

3. 端子变形

4. 刀片处理粗糙

5. 刀片上小尖尖过长或短

6. 送料夹具或手臂下沉时间,与端子机下沉时间配合不当

7. 上压刀过长或短

8.下切刀过厚或薄

9. 压料弹簧没有压到位

解决措施

① 调整送料爪至合适位置

② 调整送料角度

③ 检查出变形原因并解决

④ 更换刀片

⑤ 更换刀片

⑥ 调节下沉时间

⑦ 更换上压刀或将长出部分磨掉

⑧更换或磨

⑨ 调节压料弹簧位

芯线断裂

相同长度芯线数量少

故障原因

1. 剥皮时剥断

2. 上芯刀太厚

3. 压芯过低

4. 刀片铆口窄

5. 上压刀过短

6. 上刀太长

解决措施

① 更换剥皮刀片

② 更换上芯刀

③ 调整至合适高度

④ 更换刀片

⑤ 更换合适的上压刀

⑥ 更换合适的

芯线外露、内陷

在端子压芯上部看不到芯线

故障原因

1. 剥皮太长或太短

2. 端子机前后位置未调好

3. 线材收缩不均匀

4. 剥皮刀过长

5. 切断刀缺口

6. 剥皮刀刀口大

解决措施

① 调节剥皮刀片厚度

②将端子机调至合适位置

③联系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④更换剥皮刀

⑤更换切断刀

⑥更换成合适的剥皮刀

端子机不打端子了怎么办(调试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措施)(3)

卡端子

端子易卡在刀片或切刀内

故障原因

1. 刀片变形、磨损或直线部分过长

2. 端子变形

3. 切断刀磨损、间隙大

4. 刀片铆口过窄

解决措施

① 更换刀片

② 更换端子或找出其变形的原因解决它

③ 更换切断刀

④ 更换刀片

卡勾垂直

端子卡勾角度过大

故障原因

1. 退料时退料刀太低

2. 下芯刀厚,刀片落差大

3. 机器动作时间配合不当

解决措施

① 更换退料刀或将其调节到合适位置

② 更换刀片,调节落差

③ 调整机器相应动作时间

穿胶皮

端子铁片刺破胶皮

故障原因

1. 下切刀厚

2. 上压刀过短或过长

3. 上下刀片长度不够

4. 送料不到位

5. 端子本身变形

6. 刀片铆口过窄

7. 压料弹簧没有压到位

8. 线材外径大

解决措施

① 更换或修理下切刀

② 更换上压刀

③ 更换刀片

④ 调节送料

⑤ 将变形端子换掉

⑥ 更换刀片

⑦ 调节压料弹簧至适当位置

《线束智造》技术交流群,为行业精英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讯交换的渠道!如果你需要入群,请:

关注我们

公众号:线束智造

聚焦线束智能制造相关资讯

共享线束行业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