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

全文共4745字,13图

阅读时间约为12分钟~

点 赞!

在近日结束的

“华维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

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

华水学子传来好消息

我校选送的5项作品荣获

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2)

//

本届大赛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承办。

本次大赛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绿色 · 高效 · 智慧水利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农业节水、智慧供水、精准用水、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处理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开发设计,通过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技术高质量发展,培养面向现代水利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加速智慧水利与智慧农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据悉,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52所院校的187个项目报名参赛。经网络初评,共选拔出来自42所高校的122组作品进入决赛。各参赛学校代表队通过线上分组答辩、作品演示、专家质询等环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评选,最终评出竞赛作品特等奖30项,一等奖65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1项;2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优秀组织奖”。

以下是华水学子获奖名单

↓ ↓ ↓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3)

自比赛启动以来

水利学院对报名的诸多项目团队

进行层层选拔

并先后邀请多名校内外创新创业专家

对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培训、

重点辅导和模拟演练

选拔出5支队伍代表我校参加本次大赛决赛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4)

接下来让华仔来带大家进入比赛现场

看看他们如何运用

专业知识与学科素养

解决问题

取得优异成绩

快来围观吧

一种基于YOLOV5的

温室番茄果实检测和成熟度识别系统

参赛成员:

叶耕旭、雷国相、任闰巳、贾耀鑫

指导老师:葛建坤

设计简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5)

操作界面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6)

系统标定五个成熟五个未成熟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7)

项目照片

为实现实时检测番茄果实和识别成熟度,本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YOLO V5网络模型应用于温室番茄,通过采样、模型训练、测试等过程,建立了一套温室番茄果实数量和成熟度检测的识别系统,丰富了远程识别温室番茄果实数量以及成熟度的方法。

一种基于水面蒸发的智能灌溉系统

参赛成员:

司舒阳、张文杰、谷庆伟、张阳

指导老师:张昊、葛建坤

设计简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8)

项目装置

目前利用水面蒸发法对温室作物进行需水量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实测数据和理论成果。作物实际需水量可通过蒸发皿的蒸发量与“蒸发皿-作物系数”的参数的关系进行估算,从而利用蒸发皿的蒸发量指导温室灌溉。但普通蒸发皿测量水面蒸发时需要人工补水,操作麻烦且影响测量精度,同时不便于安装自动灌溉传感器。

因此,我们根据连通器原理与马氏瓶原理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价格低廉且操作简便的恒定水位蒸发皿装置,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设计一套针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温室番茄的智能灌溉系统。

一种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的

根系吸水观测系统

参赛成员:

仝浩、王浩宇、李高良、耿文升

指导老师:张昊、龚雪文

设计简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9)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0)

常见的研究根系生长规律的大田取样方法存在无法定点、连续取样的弊端。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的作物根系吸水观测系统,可以结合茎秆水样品数据测定值,精确分析出作物根系吸水规律。

推进作物根系吸水规律的研究,可以形成更符合地方作物生长状况和要求的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利用效率,保证以有限的农业水资源满足更广大的农业用水需求。

一种新型便携式虹吸灌溉管道

参赛成员:

雷龙威、徐欣苗、季鹏伟、罗慧源

指导老师:王声锋

设计简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1)

原理模型的平面图和立视图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2)

项目装置

我们的新型便携式虹吸灌溉管道解决了中国南部山区水塘灌溉平斜管易损坏,造价高的问题。模型通过虹吸原理,利用两个阀门和一个水箱,可以不用电力成功将水抽出来进行灌溉。

一种智能地埋式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设备

参赛成员:

汪思宇、刘义瑶、何苗苗、王志茹

指导老师:李道西、雷宏军

设计简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3)

项目局部模型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4)

项目成员合照

智能地埋式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系统,是一种致力于高效、节水、智能化目标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其核心部件是地埋式智能伸缩式喷水器。在农田需要灌溉时,喷水器可人工远程遥控也可自动伸出地面进行喷洒灌溉。灌溉完成后,自动回缩或利用负压泵强制回缩至耕作层以下。整个系统在不使用时全部隐藏在大田耕作层以下。

该灌溉方式比现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低压管道灌溉成本较低,但灌水均匀度较差;固定式喷灌灌水均匀度较高,但造价高,竖管影响机耕;滴灌灌水均匀度最高,但滴头易堵塞,技术管理要求高,农民很难接受。地埋式智能伸缩喷灌系统具有不影响机耕、灌水均匀度高、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寿命长等优点,符合农民对灌溉方式的预期,特别适用于集约化的高标准农田灌溉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和改进顺应了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推动我国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及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比赛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如何克服?

收获有哪些呢?

他们这样说

问:为什么想参加这个比赛呢?

任闰巳说:

“华维杯”是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创新设计大赛,是所学专业方面的比赛。参加这样的大赛一方面可以在备赛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次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可以见识到其他学校同学的作品的新奇想法,以及对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的学习。无论成绩如何,我认为多参加一些这样有意义的比赛对个人能力的增长是很有帮助的。

问:比赛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叶耕旭说:

如果说最大的挑战的话,我觉得是想法确立以后,将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过程。因为创新想法的提出时,对于将要面对的问题的预估是不足的。但在实践的时候你会遇见层层阻碍,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同时向老师征询建议,一步步将问题解决。

而这次的比赛中,我们的项目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软件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如何保证精度。因为是通过对计算机进行训练,然后让计算机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形识别。所以需要一遍遍的往返于大棚和操作室进行实验,最后使精度保持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浮动。

司舒阳说:

因为我们的队伍在大一的时候就参加过这个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收获了很多。所以大二时我们又合作再次参加本次比赛,将所学予以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张文杰说:

比赛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前期准备的时候,大家因疫情原因无法集中讨论,分工和合作上需要磨合。另外从刚开始的理论研究到后面的模型搭建,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件件解决,比如如何包装我们的项目,如何设计我们的模型将理论很好的实践出来,如何采购模型材料等。另外,线上答辩展示也与线下有所不同,需要我们去适应和随机应变。

问:参加本次大赛对你的帮助?

耿文升说:

和团队一起参加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比赛,我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前沿的技术和想法,同时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我们项目的优点和缺点。

在团队精神方面,我更能理解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深刻含义。

在学习方面,提升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毫无头绪的问题时,能够从容的面对,并且能够在会议中冷静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给评委。

问:参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志茹说:

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主要是:①做项目期间要注重实验细节,要深入理解项目的核心内容,把项目的核心用自己的认知去深入理解。②胆大心细,要敢于对项目进行创新,对项目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询问指导老师,老师给出的指导意见要认真思考,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③及时与团队成员沟通,在实验期间每个人想法都不太一样,遇到观点不一致的问题要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

大赛一路走来

大家有何感受

一起聆听

刚收到大赛通知的时候,大家对要不要参加这次比赛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因为处于考研的关键时期,团队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不参加。这就需要做一些思想统一工作。大家在群里互相阐明观点,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团队成员一致认为集体的事情大于个人的事情。

当然,在比赛的进行过程当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因为装置原物在学校,需要制作一个模板,在疫情封闭在家的情况下,老师及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圆满完成模型制作任务。

在答辩的过程当中,面对专家老师的提问,难免有些紧张。但专家老师们都是和蔼可亲的,对于老师们的问题,只要根据自己的项目研究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理有节的回答,就会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仝浩

关于这次华维杯比赛,团队做了很多准备,从初稿到最终的成品,我们慢慢摸索,终于运用现有的材料和技术进行了成功的模型制作与演示,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收获了很多。通过比赛,也学会了很多知识,对科技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体会。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敢于去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实践起来,并不断推进;同时,要常常头脑风暴、善于运用身边的资源,多查找资料补充灵感,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也要多多与老师沟通讨论,让自己的想法更加完善可行。最后,无论困难有多大,只要友友们坚持下去,保持信心,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

——何苗苗

我们小组是在六月下旬开始着手这项比赛,我们根据概念,先在建材市场买材料,完成了实验模型的组装,然后便开始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失败了很多次,比如管内进空气,或者管道不稳定等等情况,但最终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解决了所有问题,完成了实验。在这其中我们最感谢的是我们的指导老师王声锋老师。实验过程中,他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例如不同的概念,我们会及时向他请教。制造模型的时候,我们也会向他寻求意见。实验失败的时候,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鼓励。非常感谢王声锋老师!

——雷龙威

经历这次的比赛,我和团队的成员都感觉收获颇多。起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赛,但过程中我和队员们攻坚克难,一步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的指导教师葛建坤也给我们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经过这次的历练之后,我有这样的感触。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应该大胆去尝试,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叶耕旭

本次比赛重在考查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①选题上,首先要对当下农业水利工程的国家政策和主体研究方向上有深刻了解,然后再和指导老师去进行沟通交流,在老师的专业指点下确定主题,然后去查找论文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②创新上,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在前期大家已经充分学习研读与主题相关的论文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提出改进设计思路,建构初步模型并和老师进行实时沟通和改进。③工程实践及实物展示上,需要在理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维和三维的CAD制图建模,之后在确定好每个尺寸后,考虑经济质量多方面因素进行线上线下原料采购,最后进行组装、模拟和不断地改进优化,不仅能展现我们的创新成果,还应简洁美观。

总之,参加大赛一定要不断向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不断请教,还要求队员们默契地合作,一次参赛就可收获很多。

——司舒阳

作为新时代青年

我们恰逢其时

重担在肩

培养一批批具有专业技术

和创新能力的学子

华水,一直在路上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5)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樊要玲

责编 刘 冉

编辑 钱婉婷(乌拉尔)

校对 毛梦珂(信工)

审核 刘格格(国教)

来源 水利学院

-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6)

一等奖有哪些(全国一等奖4)(17)

点分享

和华仔一起

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