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演员,一部戏能让人记一辈子。

冯远征就是这样一个演员,只要提起他,我们就会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医生安嘉和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

这呼吸频率和眼神,一秒让你入情境。

十分抱歉了,我想先放一些图回忆下童年阴影。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2)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3)

因为这教科书式的演技,让冯远征辛苦躺枪十余年,屡登社会新闻。

他的朋友在他电视剧开播的时候,给他发了条短信:这几天别让我看见你,不然非揍你一顿。

他的车胎经常被扎,家暴新闻配图经常选用他当年的剧照。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4)

电视剧播出时就有网友评论: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在中国,家庭暴力真的成为一个可以逐步得以解决的问题的话,一定不要忘了曾经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把它以无比形象的方式拿到了大众眼前,唤醒了所有人面对家暴、反对家暴的意识。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5)

好的,暴露年纪的童年回忆到此为止,感谢冯叔!现在,越过安嘉和,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舞台上的冯远征,以及他最新的电影角色农民许二瓜。

舞台之上 “20排之外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我在哭”

这些年,冯远征鲜有接影视剧,因为每每看了剧本之后,他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演的人物。他接剧本有自己的标准,必须得是像《老农民》、《钢铁年代》这种反映人物命运反映大时代的故事,也可以是像即将上映电影《应承》那样的小制作,但是非常接地气,用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讲述高尚的情操。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6)

《钢铁年代》杨寿山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7)

《老农民》马仁礼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8)

《一九四二》瞎鹿

他觉得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去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舞台剧。由他联合指导、领衔主演的话剧《司马迁》已在北京人艺舞台上演了一年半时间,此前,他和徒弟余少群合作的话剧《风雪夜归人》也获得了极高好评。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9)

《司马迁》里的司马迁

“我的专业是话剧,我是话剧演员,我是从属于剧院的,所以我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话剧舞台上,20 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0)

《茶馆》里的松二爷

今年年初,冯远征走马上任,成为北京人艺演员队新队长,除了演戏,又多出了很多人事事务需要他来管理、协调。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1)

冯远征指导学生排戏

但冯远征最喜欢的,还是做演员,喜欢舞台上“广阔天空任我飞”的感觉。“我一旦要演就要百分百投入,包括司马迁、顾贞观,在舞台上独白的时候都是泪流满面。很多人会说离那么远观众看不见你的眼泪,但我说不是,只要你流泪,观众就一定感受得到。20 排之后的观众可能看不到你的脸,但能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存在。”

最新作品饰演陕北农民许二瓜

拍摄的过程中,我最受不了看冯老师的背影,只有美国的德尼罗,亚洲的高仓健、李雪健和冯远征的背影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抬高,最起码他让王军这个导演深有感触和冲动。我拍了他很多背影,看到他那个背影、那个形体、肢体表演,我真的特别感动,特别舒服。因为他演的是捡破烂的,所以他每天都要推着车,拉着装满破烂瓶子的纸盒子、盆盆罐罐走在繁华的县城中,穿行在热闹的、忙碌的人群中,那个时候,他背影上体现的岁月消逝感特别强。

by导演王军

冯远征最新要上的电影,是导演王军的《应承》。影片根据神木本土作家单振国的短篇小说《应承》改编而成,讲述的是老农民许二瓜和流浪汉刘顺,在被繁华城市生活所遗忘的角落里,努力实践着自己对朋友的庄严承诺的故事。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2)

冯远征说,第一次看剧本,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激发出了他想要创作的欲望,“我喜欢并且愿意去挑战这样的角色”。喜欢钻研的冯远征将许二瓜这个人物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的戏份,每个时期怎么表演、道具怎么做,化妆等等都要求得严谨、细致。

“演员心里头都会有一个对人物的解读。三个阶段可能表现上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作为演员我心里必须非常清楚。第一个阶段是他无缘无故多了一个女儿,而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女儿不是他的。第二个阶段是他虽然心里明白这女儿不是他的,但他表现出的是接受这个女儿的,为了完成寡妇临死前的交代,他到了后来捡破烂也要供这个女儿上大学,就是为了最简单的那个‘我答应你了’。

"第三个阶段呢,不管女儿认不认可,他都把这当成一种习惯,必须供她,默认也好,什么也好,这是他的义务。他不情愿,因为他中间有个丢包的过程,把女儿照片扔掉,就是想把这个关系斩断,但到了后来他还是决定完成这个所谓应承的事儿。”冯远征说。

摄影/ 李英武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3)

和导演王军

而对于何为“应承”,身为陕西韩城人的冯远征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就是答应了,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承诺显得更庄重。应承,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接地气儿,更简单一些吧。”不是很沉重地说“我接受”,而是“好,就这样吧”,一个很轻的应承,但对这位农民来说是很大的一件事。

独家对话 “文艺片能让你静心传递思想”

你称赞《应承》是个好剧本,你主要觉得它好在哪里?

冯远征:这个剧本好就好在每个人物你都能对应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说将来的观众能从中看到生活中我就是这样的,或是生活中我遇到过、看到过这样的。不是说它每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但是我们能从中找到共鸣点。

而且剧本的结构确实有意思,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叙事,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你在看或是读的过程中,我在演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在简单、平实中蕴含着很大的引力。

在什么机缘下决定拍《应承》的?

冯远征:那时候我正在排话剧,时间特别紧,所以最开始经纪人跟我说的时候,我只是随便翻了一下,没有很在意,因为我是那种干一件事不能分心的人。后来我的戏也上台了,突然有一天,有四五个人给我发微信,说给我推荐一个导演,先是刘桦,然后还有其他人,也有人给我打电话,让我关注一下。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导演居然找了4 个人找我,我觉得这肯定是有意思的事,就赶紧看剧本,看了觉得很好,然后跟经纪人说我们一定要重视,要见见导演。一见面我就觉得和他很有眼缘,觉得这是一个话不多,但是很实在的导演,让我从内心觉得他是个做事的人。于是就开始聊,在聊的过程中我真的觉得这个剧本可能会出现个好结果,所以我就跟经纪人说这个戏我必须接。

摄影/ 李英武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4)

现在回想起来,有哪个场景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吗?

冯远征:其实很多场戏印象都很深刻,我和导演共同去探讨这些角色的时候,每个角色我们都探讨过。我不是一个喜欢为自己设计很多戏的演员,我希望所有的演员都能参与进来,有时我也会为我的对手演员想,想我跟他要拍的这场戏,他的重点应该放在哪,我觉得只有他的戏好,我的戏才能更好,如果他的戏一般,我也没法拔很高。

在这点上,几个青年演员都挺努力的,包括李滨、于非非,他们都在努力地靠近人物,而且他们的那种牺牲就是一个演员的牺牲,而不是一个明星,他们就是在从演员的角度完成角色、塑造人物。

《应承》讲的是农民许二瓜为了诚信,一诺千金践行承诺的故事。你如何看待诚信?

冯远征: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这个片子能让我产生共鸣点的,就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只把诚信用在嘴上的人太多,这是件挺可怕的事,所以我才愿意去做。

电影讲的是西北的故事,你对西北也很熟悉,电影中的人和事,在西北属于典型吗?

冯远征:这个故事一定有生活原型。答应就是应承,其实很多,包括前些年有个老人捡了一辈子破烂,然后他要捐助一个孩子,一下子就捐了几万块钱,他去世的时候很多人为他哭泣,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这也是应承的一种。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当中有这个,就是守信,商家叫守信,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是应承。但走到今天,随着经济的开放,人民思想的变化,它变得越来越淡了,甚至在某些领域消失了。其实我觉得在960万平方公里,这种东西还是有的,我们现在把它拍出来只不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警醒,想到我们民族中这么优秀的传统,我们血液中还应该流淌着这样的“基因”。

文艺片对你的吸引力在哪里?

冯远征:我起步就是文艺片,它能让一个演员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很走心地去演一个角色、一部戏,这是文艺片可以做到的。其实它强烈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文艺片一定是带有编导者主观色彩,就是我要向观众传达的是什么。好的文艺片,能传递很棒的思想。

冯远征为什么离开安嘉和(我不是你们的童年阴影)(15)

文/王娜 康荦

编辑/ 云云然、 韩哈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