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礼中,新娘子要盖上盖头,新人拜堂成亲之后,还要来一句“送入洞房”。为啥要蒙上盖头,新房为啥被称为洞房呢,这个习俗的起源,就要追溯很久远了。

相传黄帝统治初期,一些部落之间还存在野蛮的群婚和抢婚风气,漂亮的大姑娘会被别的部落抢去,出嫁的漂亮新娘子也会被抢。抢女子,自然是为了替本部落繁衍后代,壮大人口。为此,各部落之间难免大打出手,头破血流。

浙江地区结婚铺床习俗(蒙盖头入洞房这些习俗由来久远)(1)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黄帝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新娘子在出嫁时,用一块布把头脸盖住,免得被外人瞧见。

成亲之后,一对新人就住进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隐蔽的山洞里,洞口用大石遮挡住,防止野兽进去,也避免被外族人找到。

山洞里面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小夫妻要在里面住上几个月,直到怀上孩子,家人才把洞口打开,让他们出来。

这时,外族的人差不多已忘了这个新娘子,也不会抢一个怀有孩子的女子,夫妻俩就可以放心地出来生活了。

浙江地区结婚铺床习俗(蒙盖头入洞房这些习俗由来久远)(2)

后来虽然不存在抢婚了,但是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新娘子蒙上盖头,送入洞房,其实也是为了避免见人,毕竟很多时代的女子,哪怕是成亲之后,也不能轻易露面的。

唐朝时,诗人把洞房这个词用在诗句中,比喻新人成亲的婚房,于是,洞房这个词就渐渐成了婚房的代名词。

至于洞房最初的本意,就是山洞做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