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还是2008年我刚接触阿里巴巴国际站。那时觉得这个平台好厉害,能帮助那么多企业外贸从零开始起步,获得大量的订单。而且那时也强烈地替外贸公司捏了把汗,感觉他们不尽快转型工贸把工厂搞起来就直接凉凉了!

阿里巴巴国际站贸易公司和工厂(工厂都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接单了)(1)

网图侵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多少中小企业在苦苦挣扎,那时阿里巴巴国际站就像一道光给无数中小企业带去希望。真不敢想想那时的福建还有很多企业用电话和传真做着业务,有多少工厂连台像样的电脑都没有。不得不说阿里巴巴还是非常懂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客户经理当时为了一张订单,要帮客户装电脑拉宽带、招人培训、拍照片,上传产品。用现在话说就是保姆式服务去推动中小企业触网,并把产品销售到国外。但是尽管阿里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出发点也好,阿里国际站的客户经理努力的全职保姆服务也好,但是每年能拓展的新客户却总是很有限!

那时的阿里经常组织各种交流,大量的成功案例轰击着那些小老板那些小小的心灵。只要做了阿里国际站你就有了主动权,话语权,在贸易公司面前都可以平起平坐了。这些说辞无疑给那些企业带来震撼是巨大的,不光要赚钱,还要站着把钱给赚了。很多老板在一遍遍地劝说下就开启了他们外贸之路。

那几年阿里国际站卖家数一度冲上20万,而且那些年主要拓展的大多是工厂。记得有一次活动一个讲师在讲那是最好的时代,步阳防盗门借助阿里国际站从濒死的边缘重回巅峰,一时间各种工厂蜂拥入驻。记得最夸张的就是有客户为了做阿里巴巴国际站,在村里按个亲戚借钱也要把这个国际站做起来。

阿里巴巴国际站贸易公司和工厂(工厂都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接单了)(2)

网图侵删

但是阿里国际站的客户经理努力了好几年,发现国际站的卖家数都还是在20万上下。不是这么多企业都涌进来做阿里巴巴国际站吗?后面才知道这个还有个续签率的事情,也就是有很多企业进来做了一年他又出去了。当时非常不理解,那时候阿里国际站还是19800一年的时代,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搞清楚续签率的问题,当时就对客户做了一波盘点,当时惊讶地发现了几件事:

第一、阿里年限长的公司占比大的贸易公司

第二、做得好的公司占比大的还是贸易公司

第三、在阿里平台上投入大的还是贸易公司

这个结果颠覆了当时对阿里国际站的认知,不是说好了让中小企业直接面对海外客户,让工厂从此不做二手单吗?贸易公司不是应该在这个模式下逐渐消失吗?

后面走访了好多工厂和贸易公司才搞清楚里面真正情况。

阿里巴巴国际站贸易公司和工厂(工厂都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接单了)(3)

网图侵删

在中小工厂通过阿里国际站直接出海后,外贸公司非但没有消失,甚至还进化出新的业务形态。工厂投个阿里国际也好,组个团队也罢,哪怕招个英语8级的同学回来都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我到底懂不懂国外客户的需求”

工厂老板的思维是“我有好货就有好客,酒香不怕巷子深”。贸易公司老板的思维是“客户就是上帝,上帝说这个贵了,Yes BOSS!你说得没错”!这两种思维简单说都没有错,虽然老板已经很精明了,但是在不太差钱的客户里,贸易公司的优势就大了。这是一种相互认同,对文化和价值的认同,而不仅仅是对商品价格的认同。

阿里巴巴国际站贸易公司和工厂(工厂都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接单了)(4)

网图侵删

在不差钱赛道上的贸易公司注定利润比工厂高,他们更愿意试错,更愿意烧广告,更愿意投入多平台。你不相信去问问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客户经理,到底是哪个“爸爸”给他们的单子更多!

只要贸易这种模式还在,那贸易公司就会在,跟平台无关,跟阿里也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