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中国十大】之古典名曲(5)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和《平沙落雁》。

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诉衷情·汉宫秋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背后的故事,今天带大家欣赏《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1929年左右,刘天华录唱片《汉宫秋月用》时,改用二胡演奏。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赏析:

《汉宫秋》是一出元代末的杂剧,著作人是马致远。《汉宫秋》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

汉宫秋月在哪里 汉宫秋月(1)

汉代的开国功臣出身很多都是布衣,这后妃、宫女的出身也很多比较微贱。所以,当时的宫女、嫔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每一位宫女也想那天可以获得被当朝天子宠幸的机会。王昭君是其中一人,深宫多年,都没见过皇帝。

有段野史不知听过没?说当朝天子汉元帝爱借画师送上的画像选宫女。有位叫毛延寿的贪财画师,向王昭君索要贿赂不成,他就改了王昭君的画像,在上面加了一颗痣。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那这么一点,其美貌就被淹了。

汉宫秋月在哪里 汉宫秋月(2)

  王昭君自愿大老远嫁匈奴,主要是因为他入宫多年,没见过天子,所以积悲怨了。不想让她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样老去,干脆就远赴异国他乡。她听说汉的属国南匈奴来长安见天子,并自请为婿 ,王昭君就毛遂自荐。这就走了昭君出塞。李白诗曰:“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其实都同情王昭君的,杜甫也写过“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诗句。王安石却觉得不是坏事儿,他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那昭君出塞那会儿,到底啥情绪,这后来人其实也不知道。不过对她本来来说,这决定肯定不容易,不轻松,这出政治婚姻,或许人家想法也许并不复杂,换来两国友好就行,当然是后来人猜测。  

汉宫秋月在哪里 汉宫秋月(3)

  宫女之怨是个传统话题。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你看这《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都是说这事儿,当然还有其他著作。《汉宫秋月》中的幽怨也不是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风的闺怨。汉代宫女都很健硕,有的陪皇帝骑马、打猎都是常事儿,宫内活动受到的限制也较后世皇宫为少。因而她们怨则怨矣,本身并不幽闷纤弱。

汉宫秋月在哪里 汉宫秋月(4)

  当然汉代宫女中也有不怨的。民间流传有个故事,说汉朝有一个宫女名小明叫元宵,做汤圆做的好。她天天想念他的亲人。有一天她诚心打动了皇帝,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黄帝就准家家户户做汤圆,点灯笼,允许嫔妃,宫女与民同乐。那一天,叫元宵的宫女打着灯笼,带着自己做的汤圆与家人团圆。

汉宫秋月在哪里 汉宫秋月(5)

  欣赏音乐,不仅仅是欣赏其技巧,更主要的是欣赏其艺术内涵:情调和韵味,领略“古情”、“古味”,《汉官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除二胡曲、琵琶曲之外,还有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也各有其趣,且把遥远年代里的幽怨抛在一边,听《汉宫秋月》,品十五元宵,岂非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