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19:0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章卉 见习记者 来逸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虽然众人期待的美团打车继上海开城后一直按兵不动,出行市场滴滴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然难保。
嘀嗒出租车再开成都、武汉等九城
4月2日,在现有8个城市基础上,嘀嗒出租车一举开通了包括成都、重庆、南京、武汉、西安、长沙、郑州、青岛和咸阳等地的9个新城市。截至目前,嘀嗒出租车已开通城市达到了17个。不难看出,嘀嗒出租车的布局已经从一线城市,不断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近日,在出租车司机的微信群中,都在讨论一家名叫“嘀嗒出行”的新平台。
由于嘀嗒出租车在司机端定位于没有快车专车的出租车平台,“嘀嗒出行”笼络了不少“的哥”、“的姐”们的心。嘀嗒出行称,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接到各地出租车公司相关企业及团体的合作请求,希望嘀嗒出租车能尽快进入该城市。嘀嗒出租车此次新开9城的筹备工作十分顺利。在新开城市,超过70%的当地出租车司机注册了嘀嗒,3分钟应答率超过80%。
出租车和网约车是不是天敌?
面对网约车备受资本青睐攻城略地的破竹之势,如今各地的出租车司机心事重重,渴望有一个全国性质的、独立的、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平台,让出租车司机可以公平抢单,同时又真正有广泛用户基础,可以为司机师傅们带来稳定的客源。在这种背景下,嘀嗒出行的开城攻略很得“的哥”、“的姐”的心。
以此次开通的9个新城市为例,在嘀嗒出租车各个新城市的开城第一周内,前2000名注册的出租车司机可获得冲单奖励翻倍:即每日满三单奖励40元,满5单奖励50元,满8单奖励100元。针对新注册且通过认证的嘀嗒出租车司机,如邀请其他司机注册嘀嗒且审核成功,邀请者可得30元奖励。
业界认为,对出租车司机提出“公平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没有虚拟积分制度”的政策短期内见效,嘀嗒此举能不能长效化,能不能让更多人重新选择出门打出租车,尚待观察。
出租车管理的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委员、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前天刚写了一篇《出租车管理还需要改革》。“杭州在2016年完成了新一轮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释放了大量的政策红利,同时也开放并规范了网约车市场,但是出租车的服务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长期存在并为人诟病的顽疾更没有得到根治。”素来敢于直言的吴伟强认为,有很多问题尚待厘清,比如对出租车在出行结构中的占比目标不明,比如对出租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缺乏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企业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而出租车司机的角色定位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要彻底改变目前出租车差强人意的状况,未来的路依然漫长。
目前,我国出租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北京模式,以管制为主;二是上海模式,公司化经营;三是温州模式,为私有模式。任何一种模式的经营状况其实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温州模式基本是私有化经营模式,看起来市场化因素多一些,但服务水平未必好于其他模式。吴伟强做过研究,上海的出租车服务水平之所以好于全国多数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采取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而不是落后的“承包制”。
吴伟强认为,上述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就等于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前提还不完全具备。在不具备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其他的规制方法、管理方法都只能是末端和细枝末节。在各地差异化如此之大的背景下,以统一的政策或法律来规范,必然出现不适应性。他认为,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彻底放弃管制,完全市场化,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若不放弃管制,出租车管理还需要改革,且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过程会很长。
嘀嗒出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快车其实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出租车有着快车无法比拟的优势——安全、统一、规范、有政府的背书、有监管、有发票。只要想办法解决司机的收入,让他们提高职业满意度;想办法解决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用户重回出租车只是时间问题。他坚信未来出租车一定能扳回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