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之57

游历成都周边的古村镇,洛带古镇是不容错过的一站。2020年10月7日,天刚蒙蒙亮,晋城园子同地图鱼老师就从成都出发了。出成都往东行驶大约十五六公里,我们就到达了洛带古镇。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1)

洛带古镇村口 摄影 李平安

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历史悠久,最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成规模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防控疫情,村口的管理很严格。经过检查登记,我们顺利进入千年老街。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游人不多,漫步古街,十分惬意。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2)

洛带古镇老街街景 摄影 李平安

说起古镇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传三国时蜀太子刘禅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而不慎将玉带掉入街上一口八角井中而得名“落带”;其二,因此地有一“天落之水状如玉带”之河,故称“落带”。后逐渐简化约定俗成为“洛带”。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3)

洛带古镇老街上的四方塔 摄影 李平安

“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据统计,古镇居民中有客家人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0%,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风俗。所以,洛带被称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古镇,文化底蕴深厚。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4)

洛带古镇老街上的字库 摄影 李平安

老街两边店铺林立,古迹遍地,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家客家会馆坐落其中,2006年5约以“洛带会馆”之名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带会馆体现了移民文化的丰富,演绎了古典建筑的多彩。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5)

洛带古镇老街上的民居 摄影 李平安

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为湖广籍移民于1743年捐资修建的。会馆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布局,由牌坊、戏台、耳楼、中后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全部贴金装饰,较完整地表现了湖广移民的艰苦创业和社会生活。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6)

洛带古镇湖广会馆 摄影 李平安

江西会馆原名万寿宫,坐北向南,由江西籍客家人于1746年捐资兴建,是清代江西人的联络据点。该会馆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江西会馆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美学颇有特色。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7)

洛带古镇江西会馆 摄影 李平安

广东会馆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戏台、乐楼、耳楼及前中后殿组成,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该会馆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其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另外,会馆内多幅传播客家文化的楹联颇有特色。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8)

洛带古镇广东会馆 摄影 李平安

川北会馆是由卧龙桥街迁建到洛带古镇的,有山门、戏楼、正殿和庭院。戏台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花门窗,顶饰藻井。正殿为穿斗式架梁,单檐歇山顶屋顶,筒瓦覆盖。川北会馆的木雕、石雕十分精美,典型的川北神庙建筑风格。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9)

洛带古镇的川北会馆 摄影 李平安

不难看出,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当时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洛带这个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成为四川客家聚集区的典型代表。晋城园子离开洛带古镇之时,村口正在上演古装戏,曲调舒缓,唱腔悠扬。

洛带老古镇(洛带古镇千年老街)(10)

洛带古镇的古装戏表演 摄影 李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