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都很爱面子,一部分人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他们又想求得进身入仕的机会,于是去向达官贵人请求引荐,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就只好写些干谒诗文,含蓄地推荐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干和抱负,以求获得引荐和录用。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1)

在这方面很有名的诗歌是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他临考前向水部员外郎张籍探听虚实,写了一首七绝,表面上看起来是新嫁娘见公婆的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得到张籍的赏识。

古人真正毛遂自荐的很少,自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如果万一被对方拒绝,那就没有退路了,脸面也不知道往哪里搁。所以如果不好意思自荐,不好意思写干谒信推销自己,那就只好高卧,只好隐居,等待别人上门来邀请。

所以在唐代有很多有才又不得志的人,他们在终南山隐居,他们隐居的目的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真心归隐,终老山林,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跳板更快更好地入仕。当时最有名的人叫卢藏用,他说那是终南捷径。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等人,前期也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2)

还有像朱元璋的军师刘基,像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还有更早的姜子牙,他们都是隐居深山老林的高士,但他们最后都出山了。刘关张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来隆中对策,这多有面子。

诗人孟浩然也是一个隐逸之士,他科举考试不中,求官又求不得,在皇帝面前还碰了一鼻子灰,只有归卧家乡鹿门山。他原有一首诗是借写洞庭湖向丞相张九龄请求引荐的,他引荐做官不成,这首诗反而成了山水诗的杰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3)

秋高气爽,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宽阔而平展。高远的天空倒映在水面,互相包蕴,涵浑阔大。湖水与天空相连接,混为一体,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看不到轮廓和边际。

这洞庭湖的景色就像范仲淹所说的,真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阔大的湖水不但荡涤着每一个登楼揽胜的文人骚客,而且还包蕴日月星辰,哺育了世代生存于斯的子民。

每当太阳升起,照耀在万里波涛之上,只看到波澜壮阔,水汽蒸腾,整个洞庭湖笼罩在一派白茫茫之中。就是古时的云梦二泽,都被这云烟遮盖,分辨不出边界在哪里。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4)

西南风起来时,更是有一番非常的景象。那一阵又一阵的波涛呼啸着,摇晃着扑向岳阳城,整个城池好像漂浮依靠在洞庭湖面,不停地摇动着身姿。

那么宽阔的湖面,也只能站在岸边望望而已,想横渡过去,哪里去得到船只呢?在大唐这个太平盛世,坐着不做事,不为国家出一份力,作为一名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这多么羞愧,于心不忍啊。

但是怎么办呢,就这么一旁坐着,看着你们垂竿钓鱼,这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空有一副羡慕的心情吗?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是要结网,总得给一个机会呀。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5)

孟浩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这里面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不能绝对地说没考上就是无能。孟浩然归隐老家鹿门山也是无奈之举,绝不是自己心甘情愿。

张九龄时任丞相,是有向皇上举荐人才职权的。孟浩然写的这首诗,明面上是写洞庭湖的景色,实际上写的是唐朝的政治气象。看那水天相接、浑然一体,不就是唐朝的一统天下吗?

还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也就是说的皇恩浩荡,说的是帝王的恩泽威权,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意思。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6)

在歌颂了一番政治清明以后,孟浩然当然要直入正题,他的目的就是来求人的。在那个时候知识分子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做一番事业,必须要入朝为官。可是那个理想的彼岸,没有船只怎么到达呢?

你张九龄丞相就是那些执竿垂钓的人,你们掌握着权力,治理着国家,一生功成名就,可以名垂千古了。可怜孟浩然一事无成,现在还是一介布衣,只能坐在岸边,白白地看着你们垂钓。

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向张丞相自荐自己,分寸把握得很好。既没有过分地夸大对方,显出阿谀拍马之嫌;又没有过分地贬低自己,露出一副乞讨相。

孟浩然写的七字诗(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诗)(7)

最值得称道的是,此诗两条线展开,一写洞庭湖,一写政治。虽然孟浩然的出仕求官没有得其所愿,但是他的这首诗,却歪打正着,成了描写洞庭湖的名篇。就创作技巧和艺术成就而言,可以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争高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