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可卿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子凡shine

秦可卿在洋洋洒洒百万言的《红楼梦》长卷中确实不算主要角色,但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压轴的一位。

在她的身上,有很多谜团。尤其因为索隐派的解读让这个人物又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她与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姊妹似一而三的身份;她予王熙凤高屋建瓴一般的临终嘱托;她与贾宝玉朦朦胧胧的情爱;她与贾珍云遮雾掩的不伦之恋;甚至于她的亦或低微亦或高贵的出身,她的繁华绮丽的卧房陈设,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可以说,读懂《红楼梦》,秦可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秦可卿长相分析(众说纷纭的秦可卿身份)(1)

众说纷纭的秦可卿出身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交代了秦可卿的出身:

秦可卿的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所谓营缮郎是作者虚拟的官名,甲戌本在"营缮郎"下有"官职更妙"的批语,也可说明这一个名称为虚拟。

不过,在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隶属于工部。掌缮治皇家宫廷、陵寝、坛庙、宫府、城垣、仓库、廨宇、营房。营缮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清史稿·职官志一》:“营缮司所正、所副各一人……﹝ 顺治 ﹞十四年,增置营缮司所丞二人。”营缮司郎中一职在明清时为正五品,营缮司员外郎为从五品,级别、俸禄并不低,其所管理的工作内容也是一个肥缺。程乙本将秦业的“营缮郎”改作"营缮司郎中"可作为参照。

贾琏和贾蓉所捐官职均为五品虚职。居住于荣国府正堂的贾政官职也是从五品。相较而言,秦业官职也不算寒酸之至。【贾政任“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是皇帝近侍官,称为员外郎。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吏中的要职,从五品。从唐至明清院、部所属各司均设员外郎之职,位居郎中之次,为司的副长官。唐时为六品,明清为从五品。】

秦业家族虽然相较于四大家族的财势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属于仕宦之家,其职位与贾政相仿佛。当然以秦家的身份嫁与贾珍(三品威烈将军)的儿子,仍然有高攀之嫌,但也在情理之中。

秦可卿长相分析(众说纷纭的秦可卿身份)(2)

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嫁女通常都向上选择。男主外,女主内,丈夫是一个家庭的支柱,是妻子一生的依靠,一个家庭通常都是女弱男强的格局。即男子在财富、地位上要略高于女子,男子家世身家也要相应高于女子的。

二、贾家处于家族末世,正在走下坡路。古代袭爵要递降袭爵,到贾赦、贾珍一辈已经是三品了;而贾琏、贾蓉不过都捐了一个虚职。尤其是贾蓉原本是捐纳的监生身份,没有任何职名。

三、书中明文写道“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至于这瓜葛是什么,并不清楚。联系到贾政是工部员外郎,秦业又是营缮郎隶属于工部,其工作中有所往来也很正常。

例如王狗的祖上曾经与四大家族的王家连宗,贾雨村攀附贾政为宗侄,孙绍祖希慕宁荣势力拜在门下,等等。作为一个大家族既要向上结交权贵,也要向下纵横发展势力。那么秦可卿作为五品官员秦业的独女,与贾家结亲也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两者之间的差距更不是天悬地隔般的遥远。

书里虽然说秦业宦囊羞涩,只不过是为了反衬贾府的豪门气派,试看秦钟临死之际还琢磨着父母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说明秦家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贫穷。

秦可卿长相分析(众说纷纭的秦可卿身份)(3)

对于秦可卿的出身还有一个疑问,秦可卿并不是秦业的亲生女儿,而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有人说秦可卿如此一个不明身份,不明血统的人如何可以嫁入贾府为长重孙媳妇呢?

养生堂是过去收养弃婴的场所,主要收养一些弃婴、孤儿,也称慈幼局,育婴堂。清初,民间溺女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不断地进行调整。

过去从育婴堂领养的孩子是要经过领养手续,发给正式的领养执照。收养子女要姓收养家庭的姓氏,捐考即用养父三代籍贯,即使该养父领养之后生子,其亲生子女和领养子女在财产继承上均有一定的权利。领养者不得随意断绝领养关系,或者以非本宗人口为由开出宗籍。

因此,从养生堂领养的弃婴在身份和权益上是有保障的。秦可卿虽然是领养的弃婴,但在隶属关系上等同于秦业的女儿,并非是不明出身来历的人。

秦可卿长相分析(众说纷纭的秦可卿身份)(4)

交待秦可卿出身的文字处,甲戌本有一句夹批:出明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这段话很清晰地说出了如此安排的理由,笔者也颇为认同:

首先“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红楼梦》将秦可卿安排为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说明秦可卿的悲苦身世,符合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格局。

其次“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秦可卿之秦谐音“情”字,而秦可卿正是情的化身,并不知道秦可卿的姓字名谁,更可堪当天下女子之“情”的代表。

在现实生活中,秦可卿是秦业的养女,是宁国府的长孙媳妇;而在作者的意识层面,秦可卿是情的化身,是天下女子情之代表。这正是将秦可卿安排为秦业养女,养生堂弃婴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