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重建大汉帝国,因都城在长安以东,刘秀的大汉被后世称之为东汉。刘秀称帝时,天下尚处于动乱之中,赤眉、绿林军余部占据着大汉的旧都长安和关中地区,陇西、四川皆被割据政权占领,刘秀实际控制区只有河北和中原一带,摆在刘秀面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统一天下,要不然他刘秀也不过是个割据军阀罢了,而要统一就要一刀一枪把天下重新打一遍,废话,谁不想当老大,凭什么给你刘秀打工。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1)

于是,就在称帝后不久,刘秀开始了统一战争,也许是刘秀自带主角光环,也许是对手太弱了,刘秀的统一战争出其的顺利,刘秀身边更是汇聚了当时天下最优秀的文臣武将,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刘秀荡平了各个割据政权,最终完成了天下的统一,为了酬谢这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弟兄,刘秀高调封赏了自己最信赖的28位功臣,因为多是武将出身,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后世羡慕的称之为“云台二十八星宿”。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2)

刘秀还是少有的几个不杀功臣的开国之君,甚至在建国后依旧让功臣宿将掌管重兵。也许是刘秀的真心换来了功臣们的忠心,纵观历朝开国时代,刘秀时期是皇帝与功臣相处最和谐的时刻,皇帝善待功臣,功臣效忠皇帝,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而这些功臣宿将无一例外都是一时之人杰,刘秀在这些人的辅佐下,迅速将重生的汉帝国推向了巅峰,东汉王朝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但小插曲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个小插曲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中南半岛。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3)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利用刘秀裁减交趾郡驻军的时机发动叛乱,一举占领交趾郡,交趾是大汉在中南半岛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交趾的陷落导致中南半岛与岭南割裂,位于交趾以南的九真、日南、合浦等地因为被阻断与汉朝的联系,被征侧、征贰悉数占领。之后,征侧在麊泠自立为王,公然与大汉中央朝廷决裂。当征侧、征贰叛乱的消息传到洛阳,刘秀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应对之策,面对如此公然的叛乱,大汉没有妥协的余地,平叛是唯一的政治正确,剩下的就是研究怎么平叛?派谁出征的具体问题?因为交趾远在岭南之外,距离洛阳万里之遥,且自然条件恶劣,大军出征的后勤保障问题更是一个大麻烦。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4)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62岁的开国名将马援主动请缨,刘秀念及马援年事已高,不忍让他劳师远征,不想让马援挂帅。马援看出了刘秀的疑惑,马援激情澎湃地说“将军不可老死病榻之侧,当马革裹尸还”,马援的一番豪言壮语,最终说动了刘秀。随即,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领兵数万,合击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海陆并进,长驱直入千余里。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5)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征侧、征贰主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征侧、征贰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将其首级传送洛阳。之后,马援亲率大小战船2000多艘,战士20000多人,征讨征侧余党都羊等部,从无功一直攻击到巨风,斩俘5000多人,收复交趾全境,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的征侧部众也望风归降,马援彻底平定征侧、征贰叛乱,重新将大汉的军旗插在了中南半岛的上空。

大汉交趾郡(失落的交趾郡公元43年)(6)

战后,马援短暂留驻交趾,带领汉军士兵参与交趾地区的战后重建工作,并向当地的交趾民众传授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恢复交趾的生产生活秩序,在马援的安抚下,交趾重新迎来了和平。见局势稳定,马援着手准备班师回洛阳,他还在当地立铜柱表功,以为汉界之极,共有四处:一在钦州之西为东界;一在凭祥州南界;一在林邑北为海界;一在林邑南为山界。于铜柱上刻:“铜柱折,交趾灭”。回到洛阳后,刘秀加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说句题外话,这位维护大汉帝国国土完整的战斗英雄马援将军在今天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他有个后代那真是家喻户晓了,那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孟起,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