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生而为花王,雍容华贵,风华天成。

玫瑰花,姿态娇艳,因为有刺,故只能远观。

雏菊,生命力顽强,虽没有国色天香,却也开得热烈奔放。

空谷幽兰,傲立于世,静静绽放,独自芬芳。

小草,遍布天涯,以最柔弱的身姿面对最无情的风雨。

女人如花,花如女人。

一个女人身上展现出了这许多的特质,如牡丹,如玫瑰,如幽兰,又如雏菊,如劲草,在跌宕的岁月里,顽强地活出了自我的姿态,一直为后人所追忆,所品评,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这个女人就是一代才女——张爱玲。

女人如花又似水(女人如花花如女人)(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0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显赫的出身,也使她遗传了优秀的文学基因。4岁开始,张爱玲就开始了私塾启蒙,并且陆续开始学习绘画、钢琴、英文、诗歌等才艺。1932年开始,张爱玲就在校刊发布短篇小说,并且在以后的几年里,多次将文章在校刊刊载。

1939年,张爱玲入香港大学文学系就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1943年,张爱玲发表了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此后,又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让她在文坛转露头角。

1944年,是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的一年,同时也经历了她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日子。这年,她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另外她还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恋并与不久后成婚。虽然,她的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却成为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

1955年,张爱玲旅居美国,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度过了余生。

在此期间,她的文学创作一直未曾停止过。她陆续发表了《初评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并于1977—1993年,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死于家中寓所,一星期后才被发现,享年75岁。后骨灰由一众友人撒于太平洋,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女人如花又似水(女人如花花如女人)(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张爱玲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文学而来,她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等等,范围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等很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当时是无人可及的。

她的小说魅力独特,作家于青品评:

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五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

作家白先勇: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

她的小说以各个社会层次的女性为主角,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其中既有知识女性如白流苏,也有曹七巧、霓喜等没有知识的普通妇女,她的作品通过给读者展现了这些女性的喜怒哀乐和生存状态,给读者“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但无论是哪种人物,她们的命运无一例外的都是悲剧式的。

她的小说深刻剖析了女性丑恶扭曲的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的,也有人性自我心灵深处本身就存在的奴性、软弱和自私,这往往是造成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现代的文人墨客都对张爱玲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作家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样。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作家李欧梵: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像神话一般,经过一代代的海峡两岸作者和读者的爱戴、诠释、模仿、批评和再发现而永垂不朽。

作家陈克华: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也许,张爱玲就是上天指派下来的使者,她的一生既有惊艳和传奇,也充满了坎坷和叹息。她既有自己的劫要度,同时也在度化世人,慰籍了我们苍白贫乏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