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作家喜欢给自己起笔名。比如说鲁迅,原名周树人,甚至在网上有了一个梗“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实在非常好玩。再比如说,老舍原名舒庆春,冰心原名谢婉莹。

武侠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一度被人瞧不起。但是武侠作者也不能免俗,也要给自己的小说起个笔名。比如,陈文统就给自己起了“梁羽生”的笔名,熊耀华就给自己起了“古龙”的笔名。

仔细研究武侠作者的笔名,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这其中,金庸的笔名最为响亮,而金庸的原名也广为人知,很值得讨论一番。

金庸原名查良镛,笔名玄机一目了然,那就是把名字里面的“镛”字一拆为二,变成了金和庸。这种把自己的名字拆字作为笔名的做法,其实蛮有趣味的。

金庸年轻时候的名字(金庸原名查良镛)(1)

金庸还有姚馥兰、查理、宜孙等诸多笔名,但是“金庸”最为人熟知。原因一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用金庸的笔名发表,读者众多。另一个原因,就是金庸是查良镛的拆字格,有记忆点,能够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了。

类似这种拆字格的笔名,其实在武侠界还是不少的。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0年的老书虫。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金庸之外使用拆字格笔名的武侠作者。

首先是司马翎。司马翎,本名吴思明,代表作有《纤手御龙》、《帝疆争雄记》、《剑海鹰扬》等。有读者就会说了,司马翎和吴思明有什么关系啊,哪里看出来是把原名字拆字成为笔名呢?

这就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司马翎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多个笔名。他早期用“吴楼居士”写了《关洛风云录》等小说,这个笔名其实是用司马翎原名的姓氏。

而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司马翎用“天心月”的笔名写了《极限》等小说。这个“天心月”的笔名就很有灵性了。我们把“天心月”和司马翎的原名“吴思明”放在一起,很容易就发现,“天心月”是“吴思明”三个字各取一半,组成了一个新笔名。这种用法是很值得称赞的。

金庸年轻时候的名字(金庸原名查良镛)(2)

然后是旧派武侠的朱贞木。朱贞木与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合称为武侠的“北派五大家”,代表作有《七杀碑》、《罗刹夫人》等。朱贞木的作品,虽然是旧派风格,但是文笔扎实,剧情充满幻想,现在读来也不算过时。

当然,很多人不知道,朱贞木的本名是“朱桢元”。我们一眼看到,“桢”字拆开来,不就是“贞”和“木”嘛!这个笔名把原名拆开,还代表一种品德,真是挺有意思的。

金庸年轻时候的名字(金庸原名查良镛)(3)

然后是东方玉。东方玉代表作有《纵鹤擒龙》、《东方第一剑》等,他的小说模仿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文笔华丽,想象神奇,擅长描写珍禽异兽,充满了神话色彩。同时,东方玉的小说主角都是容貌帅气的美男子,书中有大量篇幅写主角和女角色的爱情纠葛,颇具亮点。

东方玉的笔名同样使用了拆字格。因为东方玉本名“陈瑜”,“陈”字拆开,不就是一个“东”字嘛。而“瑜”则是美玉的意思,也就是后面的“玉”字了,加上“瑜”和“玉”读音相近,这个笔名还是很有技巧的。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武侠作者想要让读者记住,主要还是看武侠作品的质量。当年上千人写武侠小说,也就几十个作者出名。如今武侠没落了,也就金庸古龙等少数几个作者还有点人气,说来也是唏嘘呢。

金庸年轻时候的名字(金庸原名查良镛)(4)

在网文时代,还会有人喜欢武侠小说吗?大家觉得哪些武侠小说比较好看呢?欢迎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