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到了秦王政当权的时候,六国除了齐国燕国外,韩赵魏楚四国已经被严重削弱了,在秦国灭魏的时候,隶属于魏国有个地方叫安陵,这里的封君就是安陵君。

秦始皇的八大未解之谜(此人威胁过秦始皇)(1)

《战国策.魏策四》中记载,素有贪婪残暴之称的秦王政,居然不派兵灭掉安陵,而是要和安陵君做笔买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要用五百里地换取五十里的安陵,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初的和氏璧事件,秦国拿十五成换和氏璧最后却想只收货不付钱(给城池)一样。安陵君没法拒绝就派了唐雎出使秦国斡旋。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唐雎和秦王争锋相对各不相让,最后唐雎勃然而怒,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始皇的八大未解之谜(此人威胁过秦始皇)(2)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这就是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漏洞很大,逻辑性也不强,很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首先秦国当时已经是战国第一强国,魏国就被灭了,怎么不会灭安陵呢?再说秦王也没有必要和安陵这样的小地方政权外交,随便派一直偏师就灭了安陵,有必要这么大费周折吗?

其实唐雎见秦王身上却佩剑这个是不合理的,秦法规定“群臣、使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看看荆轲刺秦王,把匕首藏在地图中就知道了。

所以“唐雎不辱使命”很可能是杜撰出的故事,真实性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