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动脉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全年总诊疗人次达到了84.2亿人次,创下新高。这个诊疗数字传达出这些一份警醒,那就是疾病的预防关口需前移,个人的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急需推进。
此后,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十三五” 健康促进与工作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健康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从治病到治未病的思想也逐渐被确立,健康管理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中,市场空白正在快速被缩小。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技术演进的三大趋势下,健康管理正在成为一片创新创业的大蓝海。
(注:金额计算方式,融资未披露金额计为0、披露“数千万元”则以1000万计、披露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为人民币)
从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健康管理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132起投融资事件,资金投入约为59亿元,最受资本青睐的三大细分领域为慢病管理、运动健康、健康管理。(注:广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以非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趋近于完全身心健康的程度;狭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使用各种手段直接提供管理式健康服务以促进和维持用户的健康,企业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着直接面向用户的管理式健康服务而建立。)
动脉网结合相关资料的分析和行业人士的采访,力图梳理出健康管理的真实市场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往: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助推市场进入快车道
健康管理是以非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趋近于完全身心健康的程度。据美国凯撒医疗披露的一项数据,医疗只占健康影响因素的10%-20%,而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占到了健康影响因素的80%-90%。
在我国,重医疗轻预防一直是健康医疗生态里最普遍的问题,健康管理行业长期处于探索之中,“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找到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服务体系里,健康管理早期近乎只限于公立医院里的体检科室。
转折点在2014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体制壁垒逐渐被打破,产业升级向纵深推进,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的直接助推下,健康管理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易观报告数据,这一年健康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216亿元,在接下来的5年中,市场体量已倍增到5010亿元。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明确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到2030年使中国的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随后的几年中,从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宏观政策,到中国银保监会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等中微观政策的变动,健康管理被频频提及,政策为行业的发展做了强调和肯定,并指明了一些具体路径,如提出“健康保险的费用,最高20%可用于健康管理。”
根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理解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群体不足1/4,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的群体不到1/5,但是赞同“健康管理应覆盖到家庭的每个成员”的比例达到了93%、赞同“更希望获得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达到了81.8%,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是逐渐上升的,健康管理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得到提升。但同时,它们也标示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处于低位,这是一个急需解决方案的市场。
在技术上,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可穿戴设备、家用监测设备等产品的大规模普及,可以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随之出现,即利用智能网的设备监测用户健康数据,干涉并指引用户健康。在VC的眼中,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常常意味着“可标准、可复制、可规模、可量化”的逻辑坐实,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已然涌现。
于是,一众投资人们带着名片和资本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案子。高瓴投了乐刻运动、红杉投了Fiture(主营家庭科技健身服务)、北极光投了壹心理、软银投了妈咪知道、太平洋保险等投了妙健康……
随着资本、需求、政策、技术等主要驱动因素的显现,健康管理的故事也随之开场。舞台搭好,观众入座,台幕拉开,演员渐次登场。
细分领域:体检高墙已筑,资本追捧慢病管理、运动健康
注:本文根据动脉橙数据库监测到的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的健康管理行业投融资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视角,即研究者从数据中自主地去建构分析范式,而不采用先验的分类方法。
从上图中我们可看到,慢病管理、运动健康、健康管理平台是最受资本关注的三个细分领域,分别投入金额为21.7亿元、18亿元、9.4亿元,三个领域合计投融资金额占到了健康管理(广义概念)行业的80%以上。
这三个细分领域资金量投入大的原因是,随着创新企业业务和产品的成熟,投资轮次后移,大额融资频频出现。如2019年4月,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宣布获得5亿元C轮融资;
近三年内,慢病管理领域的智云健康(原掌上糖医)获得4轮融资,最新的D轮获得10亿元融资,4轮累计获得超18亿元融资;运动健康领域的Keep在2018年7月时,宣布获得GGV纪源资本、腾讯等投资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
慢病管理
在2015年时,市场上出现了糖尿病管理APP,各家也备受资本追捧,业界将其称为“百糖大战”。而时至今日,我们可看到,主营糖尿病管理业务的企业,近三年只有5家获得融资,在早期名为掌上糖医的智云健康已成为领先企业。
智云健康创始人为匡明。在创立智云健康前,匡明曾进入Intel、强生医疗等名企工作。2014年,匡明萌发了一个理想,“构筑一家在大健康领域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以糖尿病领域的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作为开始。”
于是,拿着百万年薪,过着体面生活的匡明改变了生活轨迹,辞职走入了创业者的队伍,创立了“掌上糖医”。2014年底,匡明和团队推出的产品,可以通过智能的计算方式,让糖尿病患者随时随地精准的记录血糖、评估并发症、了解控糖知识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除了糖尿病管理以外,慢病管理领域也出现了小鹿医馆和阿康健康等表现不俗的企业。小鹿医馆是一家中医远程医疗平台,运营着针对慢性病及城市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APP;阿康健康运营着慢病处方药等业务。
运动健康
近三年内,运动健康领域发生了25起投融资事件,投资金额达到18亿元。在投资机构上,我们可看到,红杉、高瓴、腾讯等一线资本都已在该领域下注。
不过,从目前企业的主营业务看来,这一领域是“有运动,无健康”,即主要企业皆侧重于用户的运动健身、而很少直接去监测和干预用户的健康行为。未来,这一领域的企业如果能将运动健身拓展到更为直接的运动健康范畴,那么企业的天花板和瓶颈都将被打开。
这一领域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为Keep,创始人为王宁,一位90后。而创始keep的缘起,起初是其在大学毕业时受到分手的刺激而爱上了跑步运动,并进而想做出一款移动健身应用。2014年夏天,在北京雍和宫附近的一个咖啡馆中,Keep 的第一张原型图诞生。此后,随着腾讯、GGV纪源资本等资本的赋能,Keep慢慢由单一工具变成集健身、社交、饮食、跑步、骑行、电商于一身的综合性运动应用。
健康体检
在近三年的投融资事件中,一级市场只发生了3起融资事件,小鸟健康、知康科技、奥亚医疗获得早期投资。
但是在二级市场上,这个领域的故事却足够精彩。
2006年,此前主要身份是上海天亿投资集团董事长的俞熔,跨界进入健康体检领域,成立了美年大健康。此后,随着美年大健康的借壳上市、收购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后,美年大健康成为了健康体检市场核心运营数据排在第一的企业,就连此前曾一度处于行业第一的慈铭体检也被美年大健康收入囊中。
2019年10月27日晚间,美年大健康的一纸公告昭示了另一巨头的进场。从公告披露内容来看,阿里网络及一致行动人杭州信投合计受让10.82%美年健康股份,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上海麒钧受让美年健康5.34%股份,其由云锋基金管理,跟马云也是关系密切。阿里合计斥资金额达到72.65亿元。此前,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其投资的苏宁易购等多方出资私有化了另一大体检巨头爱康国宾的全部股份,交易金额达15亿美元。
两次合计约180亿元的投入,一举奠定了阿里在健康体检领域的绝对优势。
俞熔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年大健康作为中国最大的健康需求入口和大数据平台,几乎具备无限宽广的产业延伸和影响力,本质上更像一个大数据公司,它生产、开发、运用以及提升这些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为客户的生命健康创造新的价值。“专业普查-高危筛选-个体预防-精准治疗是我们商业发展的基础逻辑。”俞熔说。
健康管理
在这里,本文采用狭义的健康管理定义,即指直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使用各种手段促进用户的健康,商业模式也建立在对用户的管理式健康服务之上。
在近三年,此领域共发生21起投融资事件,资金投入量约9.4亿元。
健康管理是综合医疗技术的体现,其发展不只是单一产业推动,而是多产业协同助力的结果。目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形态,健康已经不止是医疗领域企业的“专利”,以不同角度进行健康管理发展探索,市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步调已逐步形成。
随着一系列健康管理应用及服务机构的脱颖而出,产业协同的实际应用正不断深入。苹果、阿里、谷歌等多家大型集团也在不同程度涉猎健康管理领域,并伴以自身在多类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步开展针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综合技术运用,凸显各自产品优势。
而就国内市场来说,从上图中企业的主营我们可看出,健康管理的企业有多种运营模式,如运用大数据驱动病患管理以帮助用户实现院内智慧护理和院外移动护理的优护家,做综合健康管理平台的妙健康和动吖健康等,专注于睡眠领域的冰寒科技等。
目前健康管理这一领域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为妙健康,CEO是孔飞。
2012年,时任知名游戏公司总裁的孔飞,看到了一个物件,一款由以色列公司研发的医用级移动健康终端设备。随后的一两年中,孔飞通过国外考察、医院调研、经验总结等方式做出了趋势分析,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健康管理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大机会。于是,孔飞开始创业并于2014年时创立了妙健康。
目前妙健康旗下发展出了妙健康APP、妙保、妙医、妙药、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中国)等7大事业群,以高频的健康管理为入口,搭建起了“健 医、药、保”的模式闭环,总累计用户超8000万,累计融资额近10亿元。
小结
在广义健康管理的细分领域中,上面介绍的4个细分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在健康器械/设备上,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可穿戴设备,如凡米科技、婉语等,可穿戴设备目前已成为大众级产品,在健康管理的产业链上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
在健康资讯这个领域,近三年有4起投融资事件,百科名医网、爸妈营、Momself获得投资,目前该领域的市场规模较小;在母婴健康这个领域,有16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较大的有崔玉涛育学园、妈咪知道、怡禾健康等。
在其它这个领域,企业业务模式多样,如做医学直播的医百科技、做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智宇信息等,领域企业的商业模式多处于探索之中。
未来:先创造用户价值,再创造商业价值
行业近几年来的相对高速发展,让人们凝聚出这样一个共识:如果不做健康管理,我国未来的医疗压力和养老压力都会非常大。
这就意味着,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无比明确的,健康管理将在未来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演进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价值。
不过,就当下而言,整个行业还存在许多的痛点。妙健康COO谷书锋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分享了他所看到的行业痛点、瓶颈及机遇:
首先是健康管理的需求一直都在,但健康管理行业过去一直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手段,个体化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大数据的大数法则之间存在某种悖论。
比如,大数据的大数法则会得出这样一种认识,长期高糖的饮食会导致糖尿病,但是就个体而言,因为每个人体质的迥异,生活环境不同,这样的大数法则在个体用户上很有可能失效,单一维度的统计学大数法则,更需要多维度的综合数据分析,结合疾病家族史、饮食综合结构、运动规律、心理压力等个体大数据,才有可能针对个体用户进行精准的疾病风险评估,并且需要在未来个体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的连续追踪分析。
所以,目前针对个体一对一的精准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是要不断追踪、分析、反馈,定制化个性化的达成健康促进目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性结果的验证。
其次,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虽然处于快速增长期,但同时也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整个行业此前一直缺乏统一标准,很多企业的业务和模式处于摸索和探索中,行业里也没有诞生完全成熟的品牌和头部玩家。妙健康作为行业中的一员,也是在向着推动健康行业发展、成为行业头部服务品牌的方向而不断努力。
最后是行业支付方的问题,目前行业潜在规模巨大,实际规模也在增长中,“各级保险机构的付费意愿持续加强,同时还有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建设的健康城市,越来越多企业为员工提供除体检、补充医疗以外的健康管理、商业保险、药品等健康福利,这也是我们妙健康正在不断迭代的基于保险行业、健康城市、企业客户等市场,满足用户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务型产品”,谷书锋说。
痛点与机遇并存。在技术、政策、资本等主要驱动因素带来的契机下,健康管理目前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刻,未来行业的发展或会遵循以下路径:
一、垂直化和专业化。在健康管理这样一个规模如此大的行业里,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均占据垄断优势,垂直化和细分化一定是未来行业的演进趋势。对于创新企业来说,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优势领域并积累起足够的专业壁垒,在该领域里做长做强,才可能会被未来医疗的高光照亮。
二、打磨解决方案,精准服务用户需求。目前,就健康管理行业的任意一个细分领域里的任意一个产品来说,很难说涌现出了大规模用户都给100分评价的产品,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只是或多或少地满足了用户部分特定的需求,企业的解决方案还需要不停的去优化和打磨,产生真正的用户价值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目前很多企业动辄宣布自己获得了几千万或者几亿用户流量,但企业产品是否真正做出了与这些数字相匹配的用户价值?
三、商业价值寻找。当你真正创造了用户价值,也就到了追寻商业价值的时候。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说,虽然健康管理面临着付费方不清晰、付费意愿不强等问题,但有了好的解决方案后,政府、保险机构、用户等都会为真正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付费。
在互联网不长的发展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逻辑:不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即使能获得商业价值,那也是短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