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

1977年的一天深夜,台北某别墅里一位老人借助这仪器依然费力地呼吸着,严重的肺气肿让她疲惫不堪,病痛的折磨已经让她辉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可她的眼神却亮的出奇。

她就是与梅兰芳和杜月笙两位民国大佬都有过爱恨纠葛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的孟小冬。

透过婆娑的树影她的目光一直看向西方,看向曾经承载她梦想的千年古都和十里洋场……

梨园称世家 豆蔻扮老生

孟小冬出生于1908年的上海滩,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不多,京剧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单调却狂热的充实着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

孟小冬九岁与姑父学唱老生,十二岁无锡登台。十四岁在上海与张少泉、粉菊花、露兰春同台演出,那时的她已经和名家同台不落下风。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2)

孟小冬嗓音清亮,且不带一点雌音,是个天生唱老生的料子。上海成名之后,她演出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还下南洋演出。

有次演出过后,她问自己的父亲:“我可以称之为角儿了吗?”看着父亲的沉默不语,孟小冬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彼时唱戏有三大码头,北京天津和上海。孟小冬成名于上海,后又登临天津收获戏迷无数。

《天津商报》[游艺场]主办沙大风极力宣传,甚至开办《孟话》栏目,更在栏目中称“小冬为皇,提到小冬,就会说,我皇万岁。”

至此,孟小冬已经征服了京剧三大码头其二,孟小冬来到了满是达官贵人的北平城。一曲《四郎探母》轰动了四九城,“孟皇”、“京剧第一女须生”等盛誉接踵而来。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3)

孟小冬作为一个出生在上海的北京姑娘,终于在自己的故乡唱出了一片天,成为了梨园界每个演员的终极梦想——成角儿。

孟小冬的成角儿之路,看似顺风顺水,又有着梨园世家的加成,民国初年京剧演员的地位远不如今天,能不能火。

不是富商巨贾的金钱可以砸出来的,没有本事没有能耐,只能是个花瓶。

京剧三大码头,天津人看戏最为刁钻,如若唱的不好,倒彩也是喝的最响。孟小冬能够在天津码头唱出“冬皇”的名声,她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梅园有兰芳 孟园冬采撷

人们对孟小冬的了解,更多地开始在电影《梅兰芳》之后,大家对章子怡扮演的风华绝代且绝世独立的孟小冬开始感兴趣起来。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4)

孟小冬虽然在舞台上扮演的是男子气概十足对的老生形象,可她成名很早,与舞台上成熟形象不同,现实中的她也逃脱不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男不思情。

孟小冬初到北平时,梅兰芳已是梨园的翘楚。那时的梅兰芳已是万千少女拥趸心中的偶像,妥妥的超级顶流,两人同在一个行当,却无甚交流。

1926年的夏天,北京一场堂会上,主办方本是邀请了余叔岩和梅兰芳同台演出《四郎探母》,碰巧余叔岩因病无法登台演出,主办方请来了孟小冬上台与梅兰芳搭档。

那是孟小冬和梅兰芳第一次联袂出演,也是他们公开场合的第一次见面。

一位妙龄少女扮演杨四郎,一位儒雅熟男扮演铁镜公主,登台试演就博得了满堂彩。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5)

乾旦坤生,颠倒阴阳,目睹之人皆称绝配。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人们一样的热衷于将自己心中的金童玉女配在一起,满足自己心里对美好的期盼。组CP可不止现在。

绝配的呼声从试演开始,公演之后也并未减轻热度,反而更加甚嚣尘上。

与粉丝们的狂热不同的是,身处漩涡中心的二人反而十分平静。事实上,二人对此事并不同意。

梅兰芳亦非俗人,可面对骄傲而不自矜,美丽而不落俗的孟小冬实也心动。无奈梅兰芳已经有了两房夫人,二房且是河东狮,自然不可能让他再娶一房夫人。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6)

孟小冬虽仰慕梅兰芳,可当时的女伶人一旦结婚就不能继续登台,抛头露面。

且父亲与师傅觉得当时的孟小冬已然成名,前途无量,自然不可能让她嫁给他人做妾。

那时的梅兰芳和孟小冬,也就把这份情愫深深地藏在了心里。只是,自从那日的合作过后,梅兰芳只要演出《四郎探母》,就会找孟小冬与自己搭档。

游龙戏凤定真情 乾旦坤生鸳鸯戏

时年北洋巨擘王克敏过生日,那时候自然要办堂会唱大戏,到场祝寿的都是数得上的大人物,舞台上的自然也都是中国最好的演员,梅兰芳、孟小冬也都在邀请之列。

本来当晚的节目都已然安排妥当,可不知谁突发奇想,提议孟小冬与梅兰芳合作一出,《游龙戏凤》。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7)

《游龙戏凤》写的是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微服私访,在李家客店调戏李凤姐的一出戏。

当演到精髓时,观众的叫好声起哄声几乎掀翻了房顶。因为在那个时代,这种情景实在是太少见了。

《游龙戏凤》虽常演,可那时候男女同台尚未普及。这种情况多是一个男的调戏另一个男的或是一个女的调戏另一个女的。像这样男女颠倒,实在是让台下的观众感到亢奋。

台下观众的仍然在亢奋地看着梅孟二人的精彩演出,却不知台上的二人在目光流转中体验着不一样的假戏真做,爱情的萌芽已经疯长,只差踏进门槛的最后一步。

孟小冬此时最大的顾虑就是嫁给梅兰芳就是做妾。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8)

对于此,热衷于梅孟CP的媒人么已经为他们想好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双祧】

梅兰芳早年曾过继给他的伯父,他是两边的继承人,按古律可以为两边各娶一位妻子,而且两边都是正室。

最大的顾虑也已经解决,1926年冬天,一对让神仙羡慕的梨园情侣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孟小冬也告别了自己钟爱的京剧舞台,专心做起了梅夫人,平日里除了相夫教子,也就是陪着梅兰芳吊吊嗓子。

婚后的生活虽说波澜不惊也没了平日的众人追捧,但是性情淡泊的孟小冬并不把那些身外之物放在心上,有佳人相伴,似乎日子就要像这样,慢慢的如流水般逝去。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9)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北平城内的一声枪响,成功地撕开了梅孟二人心灵上的第一丝裂痕。

梅孟二人当时实为隐婚,只有圈内人知晓,可纸里包不住火,两位当时的顶流喜结连理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当年冬天,在一场梨园圈的聚会里,一位孟小冬的疯狂痴迷者,觉得是梅兰芳抢走了孟小冬,趁着酒劲儿拿着枪就要去干掉梅兰芳。

结果阴差阳错的,聚会的主人张汉举被醉眼惺忪的凶手当作了梅兰芳连中数枪,当场死亡。

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对梅兰芳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这件事让梅兰芳的二夫人福芝芳对孟小冬有很大的意见。这也为梅孟二人关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0)

1930年的夏天,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按照风俗,身为梅兰芳的妻子孟小冬应该披麻戴孝为梅兰芳大伯母在灵堂接待宾客。

福芝芳听闻孟小冬到来,却派人将孟小冬拦在门外不许吊孝。

闻讯赶来的梅兰芳先是劝导福芝芳,劝说无果后,福芝芳依然是无动于衷,最后梅兰芳只能将孟小冬先劝回了家。

当夜,梅兰芳冒着倾盆大雨前去找孟小冬道歉,孟小冬伤心欲绝,并没有为梅兰芳开门,隔天孟小冬就去了天津隐居,二人暂时分开。

终于经历了三年的藕断丝连、分分合合。孟小冬和梅兰芳的婚姻和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

1933年,天津隐居的孟小冬在《大公报》连发三天启事,宣布和梅兰芳断绝关系。

“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也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这是孟小冬留给梅兰芳的最后一句话。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1)

叹美人白头 惜英雄迟暮

孟小冬的那句话,当时说来更多的可能是一句气话,可能她也没想到后来真的嫁给了一个绝不比梅兰芳差的丈夫,那就是上海滩大亨,杜月笙。

提起杜月笙,人人都能想到那个手段狠辣,城府极深的上海滩大亨。可殊不知,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爱,可以说是深沉而清澈的。

当年孟小冬在上海滩初登场,红遍十里洋场的时候,杜月笙尚未发迹,远没有后来上海滩大亨的实力与与背景。

后来杜月笙发迹,孟小冬又已经嫁给了梅兰芳,后来与梅兰芳婚姻破碎。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2)

杜月笙也通过自己的四姨太姚玉兰和孟小冬有着联系。还为孟小冬从梅兰芳的手里要来了四万大洋的“青春损失费”

离婚后的孟小冬几年内心力交瘁,无心上台演出。可是为了争一口气,在艺术造诣上超过梅兰芳,更是拜师余叔岩潜心学习老生唱法。

正巧余叔岩是当年须生之皇谭鑫培的入室弟子,也是须生唱法的集大成者。余叔岩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一身的唱法无人能传。满梨园也是只有孟小冬可堪造就。

那是学京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收学费,但是学员出师后要与师父分成收入,另外一种是交学费。而余叔岩为孟小冬开了第三种方式,不分钱不收学费,只教学问。

那几年的时光孟小冬没有任何收入,一些积蓄养着一大家子人也要坐吃山空,一直是在默默地资助着孟小冬。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3)

孟小冬于北京学艺五年,1943年恩师余叔岩去世,又虔诚地为恩师守孝三年未曾演出。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属于孟小冬演艺经历的巅峰,即将到来。

1947年山西发生水灾,杜月笙正值60大寿,杜月笙正想借此机会组织赈灾义演,于是就请了所有梨园名角齐聚一堂,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梅兰芳也在邀请之列,只不过杜月笙为照顾孟小冬情绪,将二人完美错开。

此次是孟小冬自师父离世以后的首次登台,也是沉寂近十年,以后的 第一次演出。

孟小冬排出接连两场的《搜孤救孤》赵氏孤儿的典故让孟小冬唱的荡气回肠。演出开始之前门票就已经被黄牛炒到十倍价值还一票难求。其盛况远远超过梅兰芳。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4)

那两场演出,是孟小冬十年蛰伏,八年学艺的破啼之鸣,演出过后昔日还带些偶像包袱的孟小冬,正式成为了一代宗师,用实力把“冬皇”的名号叫满梨园。

那一场演出是她演艺事业的巅峰,也同样是她演艺事业最后的绝唱。

演出之前孟小冬就已经对外宣布此次过后不再登台,演出完成,她将所有的戏服全部送人,只留了一件以为纪念。

一代名伶 香消台湾

这就是高傲却淡泊的孟小冬,实现了夙愿,就再也不留恋繁华。演出后谢绝了杜月笙的极力挽留。返回北京准备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杜月笙又派人去北京购置房产,安置小冬一家。

时隔一年,北平战乱又起,孟小冬被杜月笙接回上海。

杜月笙爱慕三十余年的孟小冬,也在那时正式与他同居在了一起。孟小冬也在历尽沧桑阅遍浮华之后,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这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5)

第二年,孟小冬与杜月笙迁居香港,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亨也走上了英雄迟暮之路。

到港的杜月笙就已经病倒,孟小冬与姚玉兰一直照顾着杜月笙。“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句话大概最能描述二人的遗憾了吧,杜月笙病的连陪孟小冬说说话都不容易。

孟小冬依然无怨无悔的陪伴着杜月笙,因为孟小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这个男人的爱和陪伴。

时值杜月笙清点去法国移民的人数,孟小冬却不愿意了起来。杜月笙详问缘由,孟小冬讲到:“我去是以什么身份,女朋友还是保姆。”

杜月笙恍然大悟,二日后便召集亲朋好友,摆了几桌酒席,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6)

还让杜家几房儿女叫孟小冬“妈咪”。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孟小冬终于拿到了心爱之人给她的名分,杜太太。

好景不长,法国移民尚未成行,上海滩的一代枭雄杜月笙病逝于香港杜公馆。

杜家人也如各自分飞。孟小冬得到了两万元的遗产,暂时和杜月笙的四姨太,也是自己的好闺蜜姚玉兰住在香港。

后来姚玉兰与女儿移居台湾省,孟小冬独居香港,收徒传业为生。

孟小冬晚年怎么过的(孟小冬病逝前倔强一幕)(17)

1967年,孟小冬迁居台湾省,继续与姚玉兰生活在一起。很多京剧票友听说“冬皇”到来纷纷来访,却一一谢绝。

到台湾省的日子,孟小冬深居简出,潜心理佛。

1977年5月27日,七十岁的孟小冬病逝。

去世前患病严重,喉管因堵塞而发不出声音,要强骄傲的孟小冬不愿去医院治疗,她一生都以唱戏闻名,不愿最后破坏嗓子的完整性。最终因哮喘、肺气肿、心脏病并发去世。

因孟小冬晚年一直信佛,所以葬在台北板桥佛教公墓。

孟小冬的一生是悲剧的,也是幸福的。悲剧的是生在了一个破败的时代,幸福的是在破败的时代留下了自己的事业的辉煌,也找到了自己所爱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