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简直是满目疮痍,内忧外患:距长安近在咫尺的吐蕃,对大唐虎视眈眈;河朔三镇对朝廷的旨意置若罔闻,仿佛化外之邦。令时年三十六岁的唐代宗李豫忧心忡忡,此时的帝国可谓“山河破碎风飘絮”。

其实,吐蕃虽凶,但终究疥癣之疾;三镇虽顽,也仅想维护自治。对李豫来说,对皇权最大的威胁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正所谓“季孙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也。”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1)

而当时的武将之首,正是被后人誉为“一代纯臣、千古完人”的郭子仪。

郭子仪出身武举,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拥立肃宗上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还曾智退吐蕃、单骑盟回纥、平定仆固怀恩之乱,多次力挽狂澜,救社稷于即倒。

立了这么多的功劳,郭子仪头衔也多得令人炫目:司徒、中书令、朔方节度使、关内副元帅、河东副元帅、关内支都使、盐池使、六城水运大使……,封爵汾阳王。他已经得到了人臣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耀,真正的功高震主。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2)

郭子仪剧照

旧史对郭子仪的评价很高:功已成而不骄,名虽就而不傲,时时恪守人臣之道,而得终身荣华富贵。那么真相是这样的吗?郭子仪既已功高震主,他与皇帝的关系真能那么好?

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代宗李豫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小子郭暖,一次,小两口吵架,郭暖有点上头,说:“你还不是依仗你那皇帝老子?就算给我老子个天子,他都不稀罕!”升平公主一气之下哭着去找皇帝老子告状,李豫却告诉她:“郭暖他老子是真的不稀罕,不然,社稷岂是我们家的?”之后郭子仪将郭暖五花大绑送到了朝堂,李豫安慰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们的闺房之言,岂能当真!”最后,郭子仪将郭暖打了几十棍子了事。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3)

代宗李豫剧照

这段故事流传甚广,还被编成了著名的戏剧《醉打金枝》,正史《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可信度很高。此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从审视郭子仪在当时的地位和与李豫的君臣关系来说,可以明显反映出两点:

其一,李豫对女儿升平公主的话可以说明,李豫对郭子仪的强势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其二,李豫明显惹不起郭子仪。

其实,早在肃宗李亨即位之初,郭子仪就有点恃宠而骄。当时李亨在灵武刚刚登基,郭子仪所率领的朔方军是李亨赖以仰仗的核心力量。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4)

肃宗李亨剧照

据《旧唐书》记载,一次李亨召郭子仪、李光弼商议平叛之计,二人便迁延推脱,令肃宗大怒,狠狠训斥了他们一顿,之后李亨对心腹李泌说:“二人从一偏裨之将,直接升为朝廷三公,已有骄色,朕甚为忧虑啊!”

然而这时他仅是言行上的怠慢,只要好好打仗,肃宗也不会过度计较。待到安史之乱结束时,郭子仪的威望已经让任何一个帝王为之忌惮了。

当时,安禄山的老部下,手握重兵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算得上是河朔三镇的核心人物,对朝廷甚是傲慢无礼,竟然公开为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四个反贼立庙,称他们为“四圣”,这摆明了是挑衅皇权。然李豫知道打不过人家,只得忍气吞声,不惜将女儿永乐公主嫁给了田承嗣的儿子,以期得到他对大唐的认可。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5)

但是,田承嗣面对郭子仪的使者时,竟然跪了下去!(“西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旧唐书·郭子仪传》)

都虞侯李灵曜占据汴州,不论朝廷财税还是商贾货物,只要从他的辖区经过,统统劫掠,但郭子仪的私财经过,李灵曜不但分毫不取,反而派卫兵护送。

郭子仪所经营的朔方军,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军中有六十余人位至将相,他们在朝堂之上颐指气使,以功臣自居,而在郭子仪面前却始终毕恭毕敬。

如此种种,足以说明郭子仪当时的威望已经超越了皇帝,而皇帝之所以不动他,一是怕像仆固怀恩那样逼反了郭子仪,二是郭子仪的威望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三是郭子仪通过声色犬马的生活一味示弱,而他的行为也没有击破皇帝的底线。所以,郭子仪才得以善终。我想这才那段历史中真正的郭子仪。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地图(安史之乱后对皇权真正的威胁)(6)

郭子仪剧照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郭子仪这段历史,显然被打扮得过于漂亮了!其实,封建王朝需要这么一个典型,来规劝皇帝要善待功臣;来告诫功臣要恪守臣道,所以,郭子仪才被打造成了完美人臣。(文:熊鱼自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