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11:3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升蓉 特约记者 沈维君 编辑 陈嘉男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1)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或是骑自行车。记者 杨迪尔 摄

从自行车出行到轿车普及,从排长队乘公交车到手机一点叫到网约车,从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到风驰电掣的动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与全国各地一样,诸暨市民的出行方式有了巨大进步。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2)

五泄镇西皇村村民杨新伟今年49岁,是一个个体经商户。他年轻时,在一家企业做电焊工,骑着自行车上班。“1992年,家里买了辆铃木王摩托车,速度比自行车快多了,那叫一个潇洒!”杨新伟说。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3)

2000年,杨新伟家买了一辆大众桑塔纳。“那时桑塔纳算是最好的轿车了,一般结婚的婚车都是用的面包车。”翻着有些发黄的相册,杨新伟回忆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市民像杨新伟家一样,告别了自行车和摩托车,将私家轿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4)

记者 郭斌 摄

2016年12月8日,往返于诸暨和杭州的“西施号”通勤列车开通。“西施号”早晚各两趟,每车次可乘坐1020人左右。诸暨至杭州东均为24分钟,杭州东至诸暨为25分钟。“西施号”的开通,给在两地就业、创业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杭州一家设计公司上班的诸暨姑娘陈晓,平时租住在公司附近的小区,自从“西施号”开通后,回家更方便了。她说:“周一早上坐通勤班次上班也来得及,能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真是太棒了!”

从11月开始,陈晓往返诸暨和杭州将增加一个选择。诸暨至滨江(杭州)城际公交预计11月1日正式投运,每天20个班次往返诸暨和杭州。这是继杭州至店口城际公交开通后的又一条新线路,沟通了诸暨城区、城西和萧山、滨江,实现了与杭州地铁线路的无缝衔接,加快了诸暨“与杭同城”的步伐。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5)

低碳达人俞卫民骑着公共自行车上下班。记者 周升蓉 摄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6)

2017年8月,市区新增6条公交线串联行政服务和商场超市,并投运54辆高档新能源公交车。记者 骆少华 摄

这几年,“保护环境,低碳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成为减少碳排放、绿色出行的新宠,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工具。俞卫民就是这样一位低碳达人,他每天上下班都是骑公共自行车。目前,全市有210条公交线路,15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3000辆公共自行车。

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是道路、桥梁、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带来的。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7)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茅渚埠桥。(资料图片)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8)

2018年10月8日傍晚,茅渚埠桥,私家车与电动车有序通行。记者 周升蓉 摄

过去,城区只有一座太平桥,如今,十桥飞架浣江。暨阳街道袁家村村民蒋永春今年59岁,他说,上世纪80年代,茅渚埠桥是城北方向通往市区的重要桥梁,桥很狭窄,过桥的时候,经常需要推着自行车才能走。1994年4月,新茅渚埠桥通车,开车都很方便。现在,这座桥又有点拥堵了,听说要改造,希望能够为我们老百姓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2004年8月起,我市实施铁路改线移站及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启动中心城区、六大组群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十二都至店口公路工程,实施枫桥至店口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市域“半小时交通圈”。现在,全市绝大部分镇乡开车到市区都不出半个小时。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9)

上世纪80年代的绍大线。(资料照片)

庆祝改革开放40年镜头(诸暨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像)(10)

宽阔美丽的绍大线。 记者 骆少华 摄

今年1月1日凌晨,绍诸高速公路诸暨延伸线正式通车。由于诸永高速与杭金衢高速于2005年就在诸暨直埠枢纽相连,所以绍诸高速公路诸暨延伸线的开通,在诸暨境内形成了一道76公里的蝶形绕城线,这意味着诸暨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的县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