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皇宫后修建的一条商业街,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新中国第一条商业街,也是迄今为止内地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之一。许多外地人都是从镜头里认识了中街,而老沈阳人却已将中街刻在了人生记忆中。

历史上的特色商业街(这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已有近400年历史)(1)

上中街,是件“很隆重的事”

72 岁的李大爷是个“老沈阳”,这辈子让他觉得最“牛”的几个“大件”都是在中街买的。对他来说,中街不是一条普通的街,直到现在,上中街都是件“很隆重的事”。

“那时候去趟中街,去之前会酝酿好几天。到中街买什么,都去哪个商店,事先都会在家想好。早上8点多就从家出发了,穿得漂漂亮亮的。到了中街,感觉眼花缭乱,东西琳琅满目,真是太繁华了。那些年我家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电视机等最‘牛’的大件都在中街买的。”李大爷回忆说,“现在的中街变化太大了,发展得更繁华了,和记忆里的中街不一样了。但是那些老楼、老字号还依旧在那里,每次看到,都会感慨万千。”

独具皇城特色的东北第一街

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有着“东北第一街”的美誉。中街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传奇。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宫之左是祖庙,之右是社稷坛,正面朝南,后设市场)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4条街:即今日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当时,中街路称四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

早年的四平街,东起钟楼(即今中街与朝阳街交叉路口处),西至鼓楼(即今中街与正阳街交叉路口处),街长173丈8尺(约580米),宽3丈5尺(约12 米),街路是由三合土砸成。在大街的南北两面,由东向西排列着两行错落有致的起脊瓦房,檐牙相接,上有探出街面1米左右的房檐(即雨搭),下有台阶,阶下是1米深的水沟。这些是前店后家的铺面,每家店铺都依自己的财力,或立高大的幌杆,或悬挂特色突出的招幌以招徕顾客。这条商业街之所以起名为四平街,是取其四季平安、年年太平之意,也有人说是四海升平的意思。

四平街逐渐成为整个东北的商品集中零售和批发的交易场所。当时的四平街有五个最:最大的百货商店——吉顺丝房;最大的钟表眼镜店——亨得利;最大的药房——天益堂;最著名的毛笔店——李堪章;最小的洋货店——同益成(店貌最小,资产最富)。

每当旭日东升,家家店铺打开铺面门板,摆放好货物,就都开始紧张忙碌起来。行人一进入四平街街口,远远地就能看见招徕顾客的高大幌杆,至于商铺的大字招牌,更加引人注目。

如今的中街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沈河区。随着时代的变迁,沈阳城市商业的快速发展及各大开发商的入驻,将原中街以西的沈河区西顺城街至正阳街路段及大东区的东顺城街至小什字街路段共同并入中街商业区。

截至2015年初,中街商业街区由中街路与小东路组成,全长为1500米,是国内最长商业步行街。

厚重的历史积累与文化沉淀使中街步行街成为独具皇城特色的购物休闲场所,它已不再是单一的商业街区,而是成为了集观光、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网红景区,与沈阳故宫、张氏帅府、长安寺等景点形成“商旅文”互动,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商旅文”紧密依存发展的重要商圈。

历史上的特色商业街(这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已有近400年历史)(2)

打卡中街

今天,走在中街步行街上,两旁尽是现代化的商业招牌,而不时映入眼帘的老建筑、老胡同,仍然能够映照出这条百年老街的历史风华。

孙祖庙胡同

沈阳孙祖庙胡同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孙祖庙胡同又名皮行巷,长约100多米,中街路167甲号,荟华楼的正对面即是。胡同形成于清初,1975年之后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样子了。清代这里叫孙祖庙胡同,是因为胡同南端原来的孙祖庙而得名。孙,即孙膑,是皮业的祖师。在清代,孙祖庙胡同是盛京城皮业原料和制品的集散地。“一德同心四平所共,百商结邻中街乃和。”这是改造后的孙祖庙胡同口的一副对子,很有气势。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孙祖庙胡同,是沈阳最早的“夜市”。万家灯火时开市,夜阑人静才歇。走进胡同,蛮有味道的是墙上的灰色砖墙及黑色的凸版墙画。在民国时期,这条胡同是自行车存车处。要知道,那时的一辆自行车可相当于现在的一辆汽车,“一个竹牌分两半。存车后,你一半来我一半,要想取车对暗号”。

官局子胡同

官局子胡同形成于清代,民国时期发展成为著名的小吃一条街。老边饺子、马家烧麦、李连贵熏肉大饼等老字号都曾在此经营。如今胡同里的各色小吃让人垂涎,很有当年的味道和特色。很多外地游客都愿意钻入皇城里的这条小胡同,摸摸古老砖墙,看看遗址符号,探寻深藏其中的故事。

老边饺子

“好吃不如饺子”,提到沈阳好吃的饺子馆,最具历史和口碑的就是坐落在中街之上的老边饺子馆了。中华老字号沈阳老边饺子馆始创于1829年,2000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饺子馆。1829 年(清道光9年),老边饺子创始人边福在盛京城的小津桥搭起一个铺面,开始做蒸饺子生意,立号老边饺子。由于他做的饺子皮薄馅大,现做现吃,很快在当地有了名气。此后老边饺子的制作技艺在竞争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研制出汤煸馅制作工艺,形成了松散易嚼、鲜美可口、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经过几代老边人的艰苦创业,现在老边饺子馆已由当初的一店一铺发展成为集餐饮、连锁经营和食品生产于一体的老边饺子有限公司,先后发展了百余家特许加盟店,经营网点遍布全国各地。

胡魁章笔庄

胡魁章笔庄位于沈河区怀远门内的沈阳路37-1(盛京古玩城对过的胡同口),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1993年被列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其制笔工艺入选沈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益堂

沈阳“天益堂”始建于1824年(清道光四年),坐落于当时的皇城后街四平街(即中街)最繁华的商业区路南,至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创始人武学畴,原籍山东,为自家用药方便而开设药铺,如今天益堂早已成为沈城的一块“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

(来源:北国客户端)

历史上的特色商业街(这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已有近400年历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