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现代空降战术与装备,苏俄空降兵的战术与装备变迁是研究者绝对绕不过去的一环。时至今日,世界上也只有俄罗斯继续在搞“人车一体空投”这种虽然极富实战意义,但是操作危险度却很高的空降兵训练科目。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

人车一体空投仍然是现在俄罗斯空降兵的训练科目之一

苏俄空降兵强悍的战斗作风其实早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开始,早期的苏联红军深受骑兵部队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后续其他兵种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诸兵种应当将机动性发挥到极致,用超强的机动性来对敌人进行快速的切割和包围,苏联空军在这一作战理念的指导下,甚至一度将快速轰炸机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苏联空降兵诞生后,苏联空军就希望能够给苏联空降兵配备上相应的装甲战斗车辆,以提升其落地后的机动能力和火力突击能力。在这段时间中,苏联空军虽然也尝试通过在TB-3重型轰炸机的机腹下挂载轻型坦克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后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彻底打乱了苏联空军的计划。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2)

TB-3重型轰炸机携带轻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空降兵虽然普遍战斗素质都比较高,但是因为落地后缺乏火力支援,往往不能够和地面部队形成较好的配合。在第聂伯河空降战役等大型空降行动中,落地后的苏联空降兵往往很快被德军装甲部队快速分割包围并消灭,在二战期间的战绩并不如美国来得出色。

不过,这种情况在二战结束后开始得到了改观。随着1946年苏联空降兵划归苏联陆军下属的兵种开始重建,苏联空降兵开始有一定的权利和经费来发展属于自己的随行装甲战斗车辆。在这之中当然经过了许多曲折,不过最终苏联空降兵还是研制并装备上了符合自己作战需求的装备,这也是本文今天要介绍的主角——BMD-1伞兵战车。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3)

BMD-1伞兵战车

BMD-1伞兵战车诞生的背景——早期诸多伞兵战车项目的失败

在BMD-1伞兵战车诞生之前,苏联空降兵的装备的主要装甲战斗车辆就是ASU系列伞兵突击炮。最开始时的ASU-76型伞兵突击炮实际上就是一款轻量化设计的无炮塔坦克歼击车,这也反应了战后早期苏联空降装甲战斗车辆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落地后抵御敌人装甲战斗车辆对空降兵的冲击。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4)

ASU-76型伞兵突击炮

ASU系列伞兵突击炮最终的大成之作就是ASU-85型伞兵突击炮,ASU-85型伞兵突击炮不仅能够和当时北约主要的装甲车辆进行作战,而且因为采用了封闭式的战斗室设计,能够安装完整的“三防”装置,成为了在BMD-1伞降战车诞生前,苏联空降兵最强大的装甲战斗车辆。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5)

ASU-85型伞兵突击炮

作为当时苏联陆军的下属兵种,苏联空降兵的建设理念深受苏联陆军装甲作战理论的影响。随着苏联陆军开始不再满足于装甲输送车的兵员运输,而追求能够让步兵在战场上“乘车作战”的步兵战车,苏联空降兵中只能够执行反装甲作战,却不能够携带战斗兵员的ASU-85型伞兵突击炮就显得有些落伍了。

虽然当时“乘车作战”的作战理念在苏联陆军中已经逐渐高于“下车作战”,但是因为苏联陆军数量规模庞大,苏联陆军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老式装甲运兵车,并未完全实现“乘车作战”的目的。但是和苏联陆军不同,当时的苏联空降兵数量较少,经费也比较充足,完全是按照一支精锐部队的标准来建设的,经费问题对于苏联空降兵“乘车作战”理念的实施并没有影响。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6)

苏联陆军的BMP-1步兵战车

按照苏联空降军的设想,如果能够装备伞兵战车,那么苏联空降兵可以采用人车一体空投进入战场,理想情况下,战斗兵员甚至不用离车就能够进行战斗。而这,也就是BMD-1伞兵战车诞生的背景。

竞争与选型——5大设计方案的交锋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伞兵战车,应该给BMD-1伞兵战车定下什么样的性能指标曾经在苏军内部引发了很久的争论。因为要控制成本,所以BMD-1伞兵战车不能够全新研制,只能够充分吸取苏联陆军BMP-1步兵战车的设计优点,此外,考虑到当时苏联主流运输机的机舱尺寸,BMD-1伞兵战车的整体大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7)

当时苏联装备的安-12运输机

在经过多次权衡之后,苏联空降军最终给BMD-1伞兵战车定下了性能指标:车组成员应尽量减少以增加战斗兵员携带人数、武备水平要求能够压制在800米距离上携带反坦克导弹的敌方反坦克小组、装备“三防”系统并且具备航渡能力、车体轮廓要小,并且在车辆被毁后车载武器要能够拆卸下来继续使用。

早期参加伞兵战车选型的方案其实就是参与苏联陆军BMP-1步兵战车的那几个方案,一共有19工程、764工程、911工程、914工程和1200工程5大工程。比较有意思的是,相比于车身的选型,伞兵战车的武备系统是最快确定的,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被确定为伞兵战车的标准主炮。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8)

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

最开始出局的是1200工程,1200工程采用了轮式底盘设计方案,8X8的轮式底盘使其在公路最大行驶速度和使用成本上占有优势。但是1200工程是5个竞标工程中最重的,加上轮式底盘在野战环境下的通过性能不如履带式底盘,因此被抛弃。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9)

正在进行野外测试的1200工程

19工程和911工程都是轮履混搭方案,其中19工程采用的是轮履混合驱动的方式,其车体中间安装了一套履带式推进系统,用于在面对复杂地形时,辅助轮式推进系统进行工作。虽然设想很好,但是在车体中央加装履带式推进系统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并且增加了车辆的维护难度,因此也被抛弃了。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0)

外形怪异的19工程

911工程则采用了轮履推进和可调式液气悬挂,和19工程相反,911工程在履带式底盘的最前和最后一个负重轮内侧各安装了一个可收放的充气轮胎。车辆平常是以履带式状态行驶,在公路上行驶时,再将充气轮胎放出,以轮式状态行驶。虽然911工程比19工程好上了一些,但最后也因为重量和维护难度的原因被放弃了。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1)

911工程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19工程、764工程、911工程、914工程和1200工程5大工程本身也同时是苏联苏军的BMP-1步兵战车的备选方案,而764工程和914工程则分别被苏联陆军和苏联空降军选中,作为BMP-1步兵战车和BMD-1伞兵战车的最终设计方案。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2)

764工程结构图

764工程和914工程都采用了全履带式方案,764工程采用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扭杆悬挂和履带式划水推进方式,在保证价格可控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大规模的量产。而914工程则相对“高端”一些,采用了缓冲性能更强的液气悬挂和推进效率更高的喷水式推进系统。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3)

914工程样车

苏联空降军选择914工程的原因很简单,全履带式底盘在敌后作战时,其可靠性比轮履混用设计更高。液气悬挂系统能够更好的吸收伞降战车落地时的冲击力,而喷水式推进系统让空降兵在河网密布的敌后地区拥有更快速的水上通过能力,能够极大提升空降兵的生存率。

在1964年年底,914工程被正式确定为伞兵战车的设计方案,同时项目被改名为915工程。因为超重的问题,915工程在整个测试验收过程中均在努力进行减重设计。不过到最终测试时,仍然比苏联空降军规定的7吨上限重量多出了半吨左右。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4)

915工程样车

虽然915工程最终仍然超重,不过考虑到915工程在包括伞降测试和防弹测试等方面均表现优异,最终苏联空降军仍然决定接收915工程,并在1969年3月17日正式给予了其BMD-1的正式装备编号,BMD-1伞兵战车正式诞生。

优与劣——BMD-1伞兵战车的性能评价

作为一款空投装备,BMD-1伞兵战车在重量方面控制得还算不错,标准状态下整车的战斗全重为7.5吨,即使加上了伞降设备,其整车重量也才增加到8.3吨的水平。进行机降作战时,苏联空军的安-12运输机能够携带两辆BMD-1伞兵战车,在进行伞降作战时,则只能够携带一辆。当然,BMD伞兵战车也可以由米-6重型直升机进行携带。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5)

米-6重型直升机也可以携带BMD-1伞兵战车

因为采用了液气悬挂系统,BMD-1伞兵战车的车身高度可以在1.62米-1.97米之间进行调整。整车采用铝合金装甲焊接而成,从前到后分别为驾驶舱、战斗舱和载员/动力舱,车组成员为3人,载员舱则能够携带4名战斗兵员。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6)

BMD-1伞兵战车结构图

因为采用的是铝合金焊接装甲,所以从一开始,苏联空降军就没希望BMD-1伞兵战车能够扛得住对方中大口径火炮的直射,其正面只能够抵御12.7毫米重机枪弹直射,侧面只能够抵御7.62毫米步枪弹直射。和BMD-1伞兵战车的防御能力相比,苏联空降军最满意的是其喷水式推进系统。

因为当时苏联空降军的主要预设作战区域主要是西欧平原,那里河网较为密集,如果还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样去争夺这些河流上的桥梁,无论是难度还是所损耗的时间都不是苏联空降军所能够承受的。而BMD-1伞兵战车的喷水推进系统能够在无需准备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大部分的西欧河流,将极大提升空降部队的推进速度。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7)

车体后方的喷水推进装置

2A28型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装备,其反后坐装置仅仅是一根简单的复进簧,整体结构非常简单,整炮重量才115公斤。火炮拥有自动装填和人工装填两种模式,采用自动装填时,其最大射速可以达到8发每分钟,足以压制住800米距离内对方的反坦克小组。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8)

车内弹药的布置位置

考虑到2A28型坦克炮只是一款低膛压坦克炮,即使是使用破甲弹,对北约装甲战斗车辆产生的杀伤也比较有限,所以设计人员还在BMD-1伞兵战车的炮塔上安装了一具9M11/9M14型“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能够对3000米距离内的北约主战坦克发动攻击。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19)

注意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的安装位置

考虑到可能要在核生化环境下进行作战,9M11/9M14型“婴儿”反坦克导弹采用了固定装填设备,当发射架上的待发弹使用完之后,发射架会起竖,此时炮塔上的一个圆形开孔会打开,将储存在炮塔内的反坦克导弹送到发射架上,发射架放平,重新进入战斗状态。

总体评价——苏联伞兵战车的开山之作

苏联空降军在整个BMD-1伞兵战车的研发过程中,对于伞兵战车的整车重量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不惜为此削弱了伞兵战车的装甲防御能力和战斗兵员携带能力。但实际上,这是苏联空降军在当时航空运载能力不足情况下所做出的的妥协。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20)

BMD-1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人车一体空投

早期的战车伞降系统重量非常大,BMD-1伞兵战车在加装了伞降系统之后,整体重量已经相当于两辆BMD-1伞兵战车,所以上文中才会说安-12运输机在进行机降时能够运输2辆BMD-1伞兵战车,但是在进行伞降时却只能够运载一辆BMD-1伞兵战车。

轻型履带式伞兵战车 飞行的伞兵战车(21)

BMD-1算是苏联伞兵战车的开山之作

不过,BMD-1伞兵战车总算是实现了苏联空降军“乘车作战”的目的,而其“反坦克导弹 低膛压滑膛炮”的组合,在面对北约装甲部队的攻击时,也算具备一定的还手之力。而后面的BMD-2和BMD-3伞兵战车,则根据BMD-1在实际使用中所暴露出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从这点上来说,BMD-1也算是苏联伞兵战车的开山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