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爆冷,让人大吃一惊。

美国科学家威廉·卡埃林、格雷格·西门萨和英国科学家小皮特·拉特克里夫三人因“在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供氧环境变化”方面的决定性研究成果和巨大贡献,获得了2019年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享了总计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氧对人类健康的重大意义,氧是基因科学和生命服务的关键因素,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让“氧对生命的重要性”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患者缺氧时吸纯氧最好吗(诺奖爆冷重申氧气重要性)(1)

氧气占地球大气的五分之一,是人类生命所必须的成分,也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氧气能被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所利用,以便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据估算,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消耗氧气0.75kg,排出二氧化碳0.9kg。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要停止呼吸几分钟,生命就会停止。

如果长期处于低氧状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头晕头痛、困乏、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发生“缺氧”,免疫力将会随之降低,造成身体不适,而血氧不足会造成食欲差、胃胀、便秘等不良反应。在轻度“缺氧”时,身体会为了获得充足的氧气,只能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代偿,但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会导致胸闷不适或呼吸困难。

无独有偶,中枢神经系统对低氧也很敏感,当身体发生“缺氧”就会经常头晕头痛、无精打采、丢三落四。因此,一旦身体陷入缺氧就要及时改变这种状态,若身体长期“缺氧”不加干预,就会渐渐侵蚀健康,出现全身性损伤,同时也会增加患上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等许多疾病的几率。

患者缺氧时吸纯氧最好吗(诺奖爆冷重申氧气重要性)(2)

目前,人们普遍处于缺氧状态而不自知,而产生缺氧的原因数不胜数。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所讲过的,人年龄的增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老化疾病或一些外部因素等都有可能造成人的摄氧能力下降,导致摄入的氧气量不足以维持身体器官正常工作,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对于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已经有所准备。高压氧疗法一直以来更多的见于医院中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或情况,但自17世纪高压氧疗法诞生到现在的这几百年的研究和探索中,科学家们发现高压氧舱不仅能对病患人群起作用,还对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有好处。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从最初传统医用高压氧舱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另一种高压氧舱,即民用高压氧舱,也叫家用高压氧舱。

患者缺氧时吸纯氧最好吗(诺奖爆冷重申氧气重要性)(3)

与医用高压氧舱不同,家用高压氧舱虽然舱内气压和浓度比正常大气高,但两个指标比医用医用氧舱更低,因此人体的耐受性更好,适合长期使用,可以使人体内的血氧含量达到较高饱和状态,可抑制厌氧菌生长,缓解缺氧导致的各种机体损害,并改善缺氧引发的各种病症,有益于亚健康态调整回健康态。

民用高压氧舱并不属于医疗范畴,而是保健范畴,适用范围更广。目前民用高压氧舱设备还没有适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相关标准,一般推荐的适用人群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女士、上班族。从各民用氧舱品牌的宣传来看,民用高压氧舱几乎是全民适用、用则受益,其治疗效果涉及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养颜、提高抵抗力、消疲解乏、助眠、提升脑力和体力等等。

患者缺氧时吸纯氧最好吗(诺奖爆冷重申氧气重要性)(4)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民用高压氧舱也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国内民用高压氧舱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民用高压氧舱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如舱体过重对地面承载能力的限制、氧舱设备分散增加用户操作难度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O2 ARK氧舱之家受到先进高铁部件生产工艺启发,对氧舱进行了全面升级,轻量化高铁复合材料解决了地面承重能力的限制,氧舱设备智能化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安全性,三重空气过滤、人体工学座椅等设计让消费者获得更加舒适的吸氧体验,让人们在享受的过程中保护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