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在买手机、买家电时都会考虑它有什么功能,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却总忽略。

其实,大多数食物,通过看它的成分表,大家就能初步判断这个食品值不值得买、够不够健康。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下,如何正确挑选食物?

营养成分表应该怎么看(敲重点学会看营养成分表)(1)

看日期

食品安全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食用过期食品是卫生常识。

购买产品时,若产品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若买到了过期、不合格产品,应该懂得维权,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商家或厂家支付赔偿金。

看名称和类别

食品名称和类别基本上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但以下4种情况较为常见,需引起重视。

1原料含量不同

如:含乳饮料不等于牛奶。即使按国家规定,含乳饮料的乳含量应大于等于30%。但其余70%的成分先用水填充容积,稀释后口感差,需添加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没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含乳饮料不能当成牛奶饮用。

2定义认识模糊

如:无蔗糖食品不等于无糖产品。国家规定:无糖食品的净值糖含量不超过食品总重量的0.5%;但无蔗糖食品,并不意味着没有添加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成分,目前国家也没有任何标准。

蔗糖属于双糖,经消化后会分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麦芽糖也属于双糖,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分解成2分子的葡萄糖,而葡萄糖对血糖的影响力高于果糖。也就是说麦芽糖的升糖指数高于蔗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雪上加霜。

3成分比例差异

如:调和油,其初衷主要是针对中国家庭选择的烹调用油品种单一的情况提出的。多种油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调配,脂肪酸配比较为均衡,人体可以补充不同脂肪酸。

但调和油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部分企业的调和油产品混合成分并不均衡。如:调和油中的橄榄油成分很低,却以橄榄油为噱头,也可能将瓶身换成绿色,增强视觉效果,误导购买。

4宣传误导

如:猴头菇饼干的广告宣传力度很大,市场上的猴头菇饼干层出不穷。但部分主打猴头菇的饼干配料表里并没有猴头菇成分,其名称列表为猴头菇味饼干,其所谓的“猴头菇”成分主要是香精。

除了上面这些

看成分表也要注意:

我们要知道

每个食品主要看营养表和配料

营养表

我国国标规定大部分食品都要强制标注的的基础项目一共有5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营养成分表应该怎么看(敲重点学会看营养成分表)(2)

营养成分含量的计算中,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以上图为例):每100克。这一栏一般指的是该食物中五大项目的绝对含量。

也就是说:每100克这种食物可以提供能量2400千焦(KJ)、蛋白质24克、脂肪36.8克、碳水化合物33克、钠60毫克。

有些营养成分的绝对含量并不是以100克计算,可能是“每袋”、“每罐”等。所以得看清楚这个单位。

营养成分表应该怎么看(敲重点学会看营养成分表)(3)

1能量

先说能量,当看到每100g含有2400KJ时,很多人都会误把它认为是卡路里,吓的赶快放下食物。

1卡路里≈4KJ,所以2400KJ÷4=600大卡

2蛋白质

成人每天建议摄入0.8g-1.2g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比如60kg的成人应该摄入,48g-72g蛋白质。但是因人而异,有保持运动,并且力量训练比较多的训练者可达到1.5g-2.5g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

3脂肪

成人每天建议摄入每公斤体重0.45g脂肪。60公斤的成人,每天脂肪摄入量不得超过27g。

4碳水

碳水的摄入量每个人的摄入量变化就会比较大了,中国的膳食推荐量是在5-6g每公斤体重的碳水摄入量,但是,如果你现在是在增肌,减脂,运动量,日常消耗量比较大,或者比较小的话,碳水的量会有增多或者减少。

5钠

每人每天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人体对钠的安全摄入量为1000—2500毫克,盐中含40%的钠,也就是每日只能摄入2.5—6克食盐,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应在6克以下。

除了食盐能够提供钠之外,酱油中含18%的盐,盐腌食品如咸菜、酱制品、咸鸡蛋等都有较高的食盐量。

营养表后面的百分比

很多人会把这个百分比,当成这个营养素占整个食物的百分比了,那估计这个食物都是盐了,其实:

营养成分表应该怎么看(敲重点学会看营养成分表)(4)

当然每个人的摄入量不一样,可以根据自身调整。

配料表

配料表可靠吗?

食物中所有添加的成分都会写在配料表中(包含所有添加剂),让消费者清楚自己所吃的食物由哪些配料构成。

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有成分添加在里面,但是没有标示出来的情况,如果有,那就属于违法行为了。

料表的排列规则

你以为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里所有的成分都是无序堆放的吗?不!它们其实都是有序排列的。包装食品中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的加入量进行递减排列。也就是说,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添加的量就越大。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从配料表中获取到很多信息了,比如说全麦面包是否是「真的全麦面包」,AD钙奶到底是「奶」还是「饮料」,火腿肠到底是用「面粉」还是「肉」做的等等。

食品添加剂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名词,相信很多人看到就会望而却步,但实际上,按照国家规范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我们日常做饭用的盐、糖等都是食品添加剂。

虽说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含有以下成分的食物还是要尽量少吃:

以下成分排名靠前的也应该少吃:

希望大家在购买产品时

多看食品营养成分表等信息

识别产品是否真的健康

别被宣传、广告信息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