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这个问题一直在影迷圈子里横亘着。

王晶导演曾经亲口盖章,周星驰的演技一直在他心里排名第一。

这句话当然被很多周星驰拥趸引用并信服。

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因为王晶导演说得很清楚,“在他心里”。

这个前缀之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世界是客观的。

但任何认知都一定是从“主观”出发的。

而思考能力决定结果。

故而可以论辩一场。

以演技而论,周星驰能不能在香港影坛“独占鳌头”?

可以分两个维度去判断。

香港人眼中的周星驰电影(港影以演技而论)(1)

首先是喜剧领域的争雄。

这个问题要先排除梁家辉、张学友这样的非“专营”喜剧的演员。

比如梁家辉曾于1993年,以《92黑玫瑰对黑玫瑰》在金像奖上赢了携《审死官》而来的周星驰,凭“吕奇”角色夺得个人第二座金像影帝奖杯。

张学友出道第一部电影《霹雳大喇叭》就是喜剧类型,其后也有多部“无厘头”作品。

但他们都没有像周星驰一样专注和深入。

而真正能挑起大梁的喜剧电影人,在周星驰之外,或仅有许冠文一人。

他在1974年以《鬼马双星》开局,一路以市井、现实为根基,以“批判式”喜剧和“冷面笑匠”为标签,创造了一个空前的时代。

但虽然其后陆续有许冠英、麦嘉、吴耀汉、陈百祥、冯淬帆等人的接力,也有洪金宝和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但单就“喜剧”概念而论,唯有周星驰才具有真正的统治力。

他与许冠文在香港影史上交相辉映。

不过若以电影本身而论,周星驰的“开疆拓土”显得更为耀眼。

从商业上来讲,周星驰是在密集竞争期脱颖而出,从1990年到1993年,连续四年统治影坛,并频繁创造和打破影史票房纪录。

若从表演角度而论,周星驰比许冠文有更强烈的艺术感,其荒诞和奇思感,并不完全依赖于剧情设计,尤其逐渐抛弃“无厘头”表达之后的极简风格,令人折服。

没有人是他一合之敌。

香港人眼中的周星驰电影(港影以演技而论)(2)

其次是跨剧种的对比。

这个问题看起来颇有难度,比如《唐伯虎点秋香》和《无间道》,或者《功夫》和《无双》,再或者《喜剧之王》和《花样年华》,又或者《少林足球》和《寒战》,如何去判断周星驰与梁朝伟、郭富城、梁家辉之间的演技对比情况?

不同的剧情框架下,演员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荒诞派的演绎,并不适用于任何剧种框架,而正剧模式的表演,也未必能适用于喜剧类型。

但其实有个简单的办法,演员置换。

若以前述作品为例,周星驰需要挑战“陈永仁”、“李问”、“周慕云”、“李文彬”这四个角色,而梁朝伟则要挑战唐伯虎和尹天仇、郭富城要挑战“功夫小子”而梁家辉要挑战阿星。

结果会如何?

《无间道》需要情绪的深度,《无双》要的是诡谲多变又全无定式,《花样年华》有一种小资与文青融合的气息,而《寒战》是鹰视狼顾与“持正”表达,这些电影与角色,本身也是香港影史上的极致,甚或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寓意。

或可如是定论。

以几人最强状态而论,“双梁一郭”挑战成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周星驰的“逆向”挑战。

原因其实很简单。

香港人眼中的周星驰电影(港影以演技而论)(3)

喜剧表演,毕竟只是表演门类之一。

它有其特殊性,在肢体语言、微表情以及情绪收发的处理上,都较常规“出格”。

比如冷面、夸张和反常规等等,都是其手段。

在演员的角度,需要以自己的特点结合上述手段,以形成特定的表演风格。

而这件事情,必须在表演中进行不断地调适,尤其需要厘定“尺度”,或者可以理解为“收放”,这也就是演技高下的判断标准。

在《整蛊专家》这部电影过后,王晶说过,“当年的刘德华演这部戏演得确实辛苦,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这当然非常正常。

在当年,周星驰完全可称“无厘头”之王。

尽管很多人都中意刘镇伟那部《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也津津乐道于张学友的“洪七”、梁家辉的“段皇爷”、梁朝伟的“欧阳锋”、张国荣的“黄药师”、刘嘉玲的“周伯通”、林青霞的“三公主”、张曼玉的“国师”和王祖贤的“表妹”,甚至也包括戏份极少的钟镇涛的“王重阳”、叶玉卿的“皇妃”。

剧情极尽恶搞,场面极度热闹,经典台词、妙语不断,一众大咖也放低身段,尽兴狂欢。

而若事后沉淀,会发现仅余“恶搞”。

众人表演极尽“狂放”之能事,却偏偏毫无神髓。

香港人眼中的周星驰电影(港影以演技而论)(4)

周星驰则不同。

他的表演生涯,一直在“内收”。

从一开始的夸张、刻意开始,逐步丢弃和简化,前期可以《唐伯虎点秋香》为界,后期则以《喜剧之王》为标志,这条路他一直未停,到《功夫》时抵达极简化的巅峰,最后一部出演的电影《长江七号》,则更是铅华尽洗。

他在喜剧领域的表演积淀,绝非一般演员可以企及的。

恰如郭富城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反问,「香港有多少个“星爷”啊?」

但这也就是周星驰的“画地为牢”。

《长江七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除了配音,周星驰的角色“老周”身上没有任何喜剧成分,他似乎想要刻意抹去身上的一切“喜剧”、“无厘头”标签,彻底回归到“正剧”模式的表演轨道上。

但无论他如何努力,观众早已熟稔地“极简化”表演手段,从他的坐卧行止与台词节奏、眼神运用间一览无余,他很“像”或者就“是”一个民工,但也就仅此而已。

表演的张力、情绪的沉落与爆发、内心的深度在哪里?

所以他如何能够去挑战《无间道》的陈永仁、《无双》的李问、《花样年华》的周慕云和《寒战》的李文彬?

而这三位演员还有更多跨度极大的作品和角色,比如郭富城的《风云之雄霸天下》、《父子》和《最爱》,梁朝伟的《暗花》和《色·戒》,梁家辉的《新龙门客栈》和《情人》。

惯性是一种极难克服的东西,无论是天生而来还是后天的养成。

所以反向来讲,“双梁一郭”的挑战难度反而更小。

香港人眼中的周星驰电影(港影以演技而论)(5)

故而结论显而易见。

若单论技法,且设限于喜剧领域。

周星驰堪称“高山仰止”。

但若不分剧种。

在技法基础上,结合表演的深度、戏路的广度。

周星驰将“泯然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