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以下智慧农业网给大家总结了杨梅高产技术及其根枝的病害防治,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

杨梅高产栽培技术 杨梅高产技术及其病害防治(1)

杨梅树大小年管理

  1、大年树

  疏花疏果:杨梅雌株盛花后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疏花作用。大年树盛花后喷施100mg/L的多效唑或100mg/L的吲熟酯,可降低当年结果数和促发春梢发生。

  抑梢促花: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抑制新梢生长,加快夏梢老熟并进入花芽分化。

杨梅保花保果技术

  1、多效唑:在11月期间对杨梅树根施或花芽分化前喷施浓度为1000mg/L的多效唑药液,有明显控梢促花效果,一般5年生以下的杨梅幼树不能使用,土施后要隔4~5年才能再施,叶面喷洒1次后的也要隔1~2年再喷。

  2、烯效唑:于7月中旬喷2次5%烯效唑超微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和1次400倍液可增加荸荠种杨梅花芽数量,提高结果数量。

杨梅高产栽培技术 杨梅高产技术及其病害防治(2)

杨梅树病害防治

一、枝腐病

杨梅枝腐病症状及危害

  杨梅枝腐病一般老树发生较多,受到枝腐病危害的果树,初期病部呈红褐色,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即下陷,其上产生许多密集细小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座,在小黑点上部有很细长的刺毛。

  枝腐病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为黑褐色,下陷更深,在病枝上产生许多密集细小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座。会造成枝干腐烂枯死,影响树势,引起树体的早衰。

  病害处在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可以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杨梅枝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杨梅枝腐病病菌会以雨水和流动水滴传播,在天气潮湿,树体衰老时发病严重。

杨梅枝腐病防治方法

  1、对果树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增加果树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对杨梅树进行修剪,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性,减少果园湿度,以减少病害发生。

  3、在入冬前及时剪除病梢,将病枝、病叶、死树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 侵染源。

  4、在在春梢抽生初期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前,每 隔7~10天连喷2~3次杀菌剂,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交替使用。

  在修剪果树时,果树伤口可涂抹402抗菌剂50倍液,使伤口提早愈合。

杨梅高产栽培技术 杨梅高产技术及其病害防治(3)

二、根腐病

杨梅根腐病症状及危害

  杨梅根腐病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

  1、急性青枯型症状:杨梅根腐病在侵入初期症状不明显,表现在果树枯死前两个月有所表现。主要是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树冠基部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果发病期遇到高温天气,树冠顶部部分枝梢出现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复。如气温剧升,常会引发果树急速枯死。枯死的果树叶色淡绿,并陆续变红褐色脱落,偶剩少量绿色枯叶,但翌年不能萌芽生长。

  2、慢性衰亡型症状:杨梅根腐病在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树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须根及根瘤较少,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树冠下部叶大量脱落,在落叶的枝梢上常有簇生的盲芽。如在高温干旱季节的中午,树冠顶部枝梢呈萎蔫状,最后叶片逐渐变红褐色而干枯脱落,枝梢枯死,树体有半株枯死或全株枯死。

  3、杨梅发生根腐病病根症状:根腐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最后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

杨梅根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杨梅根腐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无相关性,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杨梅树也同样患病死亡。

  杨梅老树是根腐病主要危害对象。

杨梅根腐病防治方法

  1、在杨梅定植前,要对苗木进行消毒,可以采用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00-200倍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5~10分钟。

  2、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可以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进行改善,在干旱季及时灌水,雨季及时排水。

  3、发现发病较轻的病树,可在采收结束后,于树冠滴水线以内松土深15-20厘米,每株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5-0.5千克,与土拌匀后撒人覆土。

  4、病害严重的果园应及时挖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在发病处撒上生石灰,并喷洒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病害传播。

杨梅高产栽培技术 杨梅高产技术及其病害防治(4)

来源【中国智慧农业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