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1)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2)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3)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谓之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之日“桐始华”,“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二候田鼠化为鴽(rú):清明后五日“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鹌鹑开始出来活动,说明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再五日“虹始见”,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

丰子恺

清明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我父亲有八首《扫墓竹枝词》: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家人预理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

风柔日丽艳阳天,老幼人人笑口开。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

壶榼纷陈拜跪忙,闲来坐憩树阴凉。

村姑三五来窥看,中有谁家新嫁娘。

周围堤岸视桑麻,剪去枯藤只剩花。

更有儿童知算计,松球拾得去煎茶。

荆榛坡上试跻攀,极目云烟杳霭闲。

恰得村夫遥指处,如烟如雾是含山。

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却觅儿童归去也,红裳遥在菜花中。

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蜓逐队飞。

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

这里的“三岁玉儿”,就是现在执笔写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做“慈玉”。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4)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

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5)

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

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

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6)

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

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

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

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7)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无限的同情。

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8)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9)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10)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了朋友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是不可沉迷玩乐而忘返。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

遥听弦管暗看花。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11)

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便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欣赏着花。

苏堤清明

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清明诗话(夜话清明寒食春过半)(12)

译文:清明时节梨花随风飘落,在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的人群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始终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您知道哪些清明的谚语?

您的家乡,

在清明有什么习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今日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