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生于公元1835年,其心思缜密、天资卓越、性格坚毅、热衷政权,加上人生阅历丰富,艰苦备尝,所以她可以成为伟人。慈禧十六岁时就能背诵《 五经 》,熟练运用满文,写诗作画,通读《 二十四史 》。慈禧经常命史官朗诵《 二十四史 》,以便通晓古今治乱之策。只有如此聪明智慧之人,才能长久把持政权。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皇四子咸丰即位。到二十七天国丧过后,清廷下令满族凡是容貌端正到了入选年龄的秀女,都要到内务府登记以备选聘。咸丰未登基之前,已经娶了穆扬阿的大女儿,不幸早逝。咸丰二年( 1852 )6月14日,太后(道光的老婆)从满族贵族60名秀女中挑选28人,分为四等,一妃、二嫔、三贵人、四常在。穆扬阿的二女儿钮祜禄和慈禧均入选。钮祜禄称为嫔,那拉氏称为贵人。选聘名额最多可到70人,但是一般都不会达到。另外在宫中还有满族妇女2000人,在太监指导下,各司其职。宫中的事情均由太后做主。选妃的时候,虽然皇帝也要亲临现场,但是一概不予干预。
慈禧从锡拉胡同家中来到宫内,从而就与家人隔绝。咸丰七年( 1857 )1月,也就是同治皇帝出生九个月后,慈禧回过娘家一次。那天一大早,就有太监来到慈禧家里,告诉他们慈禧几点几时到。慈禧的家人和亲戚听到这个天大的喜讯,无不欢呼雀跃。邻居及看热闹的人把道路都堵塞了。娘家人和亲戚都排列在院中,等待着太监和侍卫们簇拥着的黄轿子到来。到了里院,太监落轿后,把慈禧请到正屋坐在主位。此时,除慈禧的母亲和长辈,其他人都跪下行礼。接着安排宴席,母亲陪坐在慈禧的身旁。
慈禧虽然在宫中生活了多年,但是性格一点没有变化,说话没有丝毫盛气凌人的样子。对家人问长问短,尤其关心妹妹的读书。大家见慈禧如此温和,无不称赞。可惜冬天白天很短,一天很快过去了。太监请慈禧回宫,慈禧依依不舍地说道:“所处地位,不能时与家人相见,甚以为戚。但望皇帝或再降恩意,许予归宁,或有机会准吾母入宫。”说完就把赏赐的东西分给家人,迅速返回宫中。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倒是她的母亲常常到宫中看望她。
慈禧入宫后,便得到太后的欢心,接着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皇上的喜爱。到咸丰六年( 1856 )4月生下同治,地位更加稳固。当时太平天国叛乱,蔓延多个省份,北京也时常拉起警报。慈禧经常帮助咸丰皇帝批阅奏折,了解了当时的态势发展,就劝说咸丰任用曾国藩,统帅三军,并且尽力保证湘军的粮饷供应。曾国藩请求遵守古训礼法,慈禧认为守制是必要的,但是多难之秋,理应懂得变通,以国家为重。所以说曾国藩得以平定叛乱,跟慈禧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慈禧小时候已经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她真是天生的一代君主。
咸丰五年( 1855 ),道光皇帝的皇后去世,慈禧由贵人升为嫔,钮祜禄立为皇后。当时全国骚动,人人惶惶,觉得清朝即将灭亡,且士大夫们对咸丰皇帝极度不满,认为他是顺治以来最差皇帝,都25岁了,还没有生个孩子。幸好咸丰六年( 1856 )4月,慈禧给他生了个儿子。此时清朝逐渐夺回了湖南、江西等省,人心开始回转。慈禧也因为咸丰身体一直不好,以未来皇帝母亲的地位,逐渐获得了大权。皇后因为温厚谦逊,一直不予争权。慈禧得以晋升为妃,京城人都称之为“懿贵妃”。
在对外关系上,经常向皇帝进言,力主强硬。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西方人知道她的早年生活经历,而皇亲国戚对于西方人一无所知,所以自然会主张强硬。所以发生英国占领大沽,清政府派耆英责令他们撤出,最后是碰了一鼻子灰而回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慈禧十分生气,下旨要他以白带自尽。中英就广州开辟商埠交涉,慈禧告诉皇帝,不许钦差叶姓官员与英国商讨经济贸易。第二年,广州被外兵攻破。由此可见,慈禧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
通过阅读当时的官方和民间著作,可以看出慈禧手握大权,她的意见比皇帝的意见更具权威性。中国自古女人专政的比较少,慈禧可以说是特例了。尤其她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小小贵妃的名分,就权倾天下,真是世间罕见啊。慈禧太后曾经三次更改姓名。刚入宫时以娘家姓叶赫那拉氏为称,后来晋封为妃子,人们称呼懿贵妃。等到和东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时,人们开始尊称为慈禧太后,民间称为皇太后,北京人称呼老佛爷。等到慈禧去世后,老佛爷的称呼在北方流传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