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家乡文化#
网络用语中的“打屁”有闲聊的意思,而在云贵川以及湖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打屁指的就是放屁。乌龟打屁,在四川的歇后语中就有着和网络用语同样的意思——冲壳子。所谓的冲壳子,在四川话里就是闲聊的意思。
头条的问答里有人这么解释歇后语:“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各地都有,不过在当代城市年轻人的口中已经不那么常见了。现在的人说话更直接,比喻所用的事物也和传统歇后语里涉及的有了很多出入。比如在歇后语中最为常见的茅房系列在城市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太符合实际了——毕竟现在城市里老式的茅厕确实不多。
在我的家乡四川,歇后语依然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方言评书大师李伯清。
李伯清以其独有的“散打评书”闻名全川(包括重庆),他以独特的视角评论大事小情,语言通俗,诙谐幽默,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在他的评书里,就使用了大量的歇后语。
四川方言音调活泼,四川人又是出了名的爱开玩笑,配上独特的歇后语,更是风趣。比如“半夜吃桃子——按倒(火巴)的捏。”这里的(火巴),同趴音,指软的意思。半夜没有光,只能摸着找,摸到软的,那就是桃子了,用来讥讽专挑软柿子捏的人。还有“夜明珠蘸酱油——宝得有盐有味。”这里的宝,是傻的意思,四川话里也把傻叫做宝气。夜明珠是宝贝,蘸了酱油变得有盐有味,取一个宝字,用来笑话傻得出奇的人。
屎尿屁几乎是所有地方歇后语绕不开的主题,四川歇后语也不例外。比如“茅房头捡到的帕子——不好开(揩)嘴。”这里的开和揩通同音,厕所里捡到的帕子当然不好用来揩嘴(也就是擦嘴),用上谐音梗之后就指不好开口讲的意思。还比如“(火巴)红苕揩屁股——倒粑一坨。”红苕就是红薯,用软红薯擦屁股,擦不干净不说,还得糊(粑)点儿上去。这确实有点恶心,不过也有没那么恶心的,比如这句“吃竹子屙箩筐——肚子头编的。”屙就是拉屎撒尿的动词,不光四川,很多地方也都这么说。吃的是竹子拉出来箩筐,想想还真是只能在肚子里编。
这本书是我妈年轻时候买的,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觉得挺有意思就保留至今。写这篇稿子之前仔细翻看了其中的歇后语部分,发现除了常见的谐音梗和屎尿屁之外,还有很多用动物昆虫打比方的萌趣例子。比如“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糍粑是四川的名小吃,香糯可口,就是会黏牙。猫要是抓了上去也会被黏上,猫爪爪就脱不开了。在四川话里,脱不了爪爪指的就是甩不掉的责任或者事情。想想猫爪子被黏住不停拉扯的样子,是不是很萌?还比如“丁丁猫除眼睛——没得脸。”丁丁猫在四川话里指的是蜻蜓,蜻蜓如果除掉眼睛还真就没剩下什么脸了,真的贴切有趣。个人觉得最好笑的还是这句:“抱鸡婆抓(啄)糠壳——搞空事。”抱鸡婆指的是大肚子的母鸡,抓在这里读汉语拼音的二声,是啄的意思,在四川话里指不停低头的动作。想着大肚子的鸡婆努力地去啄地上的糠壳,却怎么也啄不到,那样子确实可笑,当真是搞空事。
离开四川已经有十多年了,中间偶有回去,也都是短暂停留。最近看到新闻报道四川三星堆挖出新的文物,其中就有这个可爱的类似佩奇的物品,突然又有些怀念家乡了。在异乡的日子里,一旦听见有人说起乡音,立马就能感到亲切。不过我往往也不急着上前搭话,只是跟着听,生怕自己太唐突吓到对方,要是搞得对方不说话了,我就又少听了几句。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近乡情更怯?有句话讲得好:人能去的地方很多,可能回的地方很少很少。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对于我来说——四川这个美丽有趣的地方,就是我可以回的地方。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