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

2022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而随着冬奥火出圈的有很多,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天才少女谷爱凌,话题人物日本花滑王子羽生结弦,以及短道速滑名将、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的东北唠嗑式解说。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濛在解说时一句调侃的话:“这届北京冬奥会,它就有三种语言,第一个英语,第二个普通话,第三个东北话。”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

2月12日,在2022年冬奥会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运动员高亭宇以34.32秒创纪录的成绩获得冠军。

在赛后,一位外国记者问他:“可以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是什么吗?”

这位黑龙江小伙随口蹦出来几个字“我比较格路吧”。

这几个字让很多听不懂东北话的记者面面相觑,更是给现场的翻译出了难题。

看来没有东北话十级,根本没法做成冬奥会的翻译。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3)

在本届冬奥会上,不仅占据中国代表团半壁江山的东北籍运动员以及解说席上的东北籍冠军唠东北嗑。

甚至就连中国香港选手朱定文以及匈牙利短道速滑双子星刘少林、刘少昂等运动员,那东北嗑也整得老硬了。

有一次,刘家兄弟俩回答问题时反问台上的主持人,能不能听懂东北话,那地道醇厚的大碴子味,当真也是没谁(séi)了!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4)

曾经,有歌词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2022北京冬奥会,让全世界都学起了东北话。

东北话在冬奥会上影响有多大,不妨举个例子,就拿短道速滑来说,在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共10人,全部为东北籍运动员。

再比如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重要项目,东北籍运动员也是占大多数。

再加上国内外很多运动员都有在东北集训的经历,可以说东北话在冬奥会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那绝对是嗷嗷滴。

正宗东北话,你能整几句不?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好地收看北京冬奥会,作为东北籍写作者,自告奋勇地来给大家普及几句。

看图说话一起学(xiáo)几句东北话,共同为奥运健儿加油。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5)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6)

“不样钓鱼” & “不样停车”

ràng与yàng之间,此时产生了某种化反,自动开启了人的笑穴哈哈哈呵呵呵~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7)

“通知:省医保暂不好使”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8)

“其他时间不好使”

图中两处“不好使”,在东北方言中,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代表着多层意思。

例如说可以表示:不能用。

举个例子,如果钥匙打不开锁了:艾玛,这东西咋不好使了呢~

当然,还代表另一层意思:表达否定拒绝。

举个例子,如果因某事请求帮助遭拒绝时:你不好使,你说话不好使,你让***来~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9)

“有事请嗯铃”

嗯~嗯~好的~好的,这简直是自带音效的提示。

当然,不仅写作“嗯”,有的东北地区估计也会写成“有事请嫩(nèn)铃”,反正都是“按”的意思,神奇吧。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0)

“注意冰溜子”

通俗易懂的提示,透出东北话的一大惯用精髓,喜欢带“子”。

举几个例子:面条子、土豆子、土豆挠子、泥了垢子(指:泥鳅)、脚脖子、肩膀头子、胯胯肘子。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1)

“不来老后悔了”

这一看就有点非去不可的意思。

这几个字中最传神的就是“老”,在东北话中它同样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

举几个例子:那人老鼻子了、老séi家那小séi长得老好看了、这菜老香了、范可欣的故事老励志了。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2)

“嘎嘎香、来就得了!”

简单直接,诉求明确,诱导中带着一丝自信、一丝可口与香甜。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3)

“下车提前吱声 过站后果自负”

这属于极为典型的东北沟通方式,短平快,又带有一丝丝直楞楞地“威胁”,颇有点“你瞅啥”“瞅你咋地”的神韵。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4)

“蔬菜 水果 猪又”

此处的“猪又”能理解不?

理解不了,就试着理解,还(hài)理解不了,看看下图这个年夜饭菜谱,相信你应该就能整明白了。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5)

“牛又” & “斗角nao又”

举一反三,是不是就整明白这个“又”是啥意思了。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6)

“请勿瞎掰”

简洁明了,这个“瞎掰”,说的可不是侃大山、瞎忽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要乱动,不要乱掰动空调百叶。

这个掰好理解,加上“瞎”,这个劝导的程度可就立马严厉多了,再掰就等于是瞎胡闹了。

热情奔放的东北人民,在苦寒之地凝练的语言应用习惯,能一个字解决的事儿,绝不说两个字,这是东北式智慧。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7)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8)

“特价诗(si)袜”

“丽娜造型 ZHAO(zao) XING”

相信字意很多人都能理解,只不过此处的卷舌与平舌,很容易暴露东北同胞的身份,这也是东北话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19)

“白搁屋类吸烟”

此处的“白&白搁”,在东北话中指的是:别、不要。

如果你有过东北的领导,也许会经历过这样一种场景,快开会了,或者大领导要来了,通常他会说:憋吵吵扒喊的,白搁屋里聊天了行不,要开会了?

这个“搁”在东北话里很常见,但是有些地区的发音也读作(gāo),代表着:在这里、放等意思。

举个例子:做锅包又时要多搁gao糖和醋。

同样的,还看到个段子:有网友到黑龙江的一个三甲医院体检,在自动测血压的仪器边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把胳膊搁进去。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0)

“别卡秃噜皮了”

这个温馨提示牌的意思是指:别磕破皮了。

这个“秃噜”在东北话中,也很有意思,除了秃噜皮以外,还有“秃露反帐”意思是说车轱辘话、言语表达不清,或是指说话不算话反悔之意。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1)

“嗷嗷辣”

此处自带表情与音效的“嗷嗷”,估计很多人都听过,它在东北话中意思是指:很、非常、程度高。

举个例子:这个辣椒嗷嗷辣;中国短道速滑队那速度嗷嗷快,一般银撵不上。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2)

“解嘎吱”

这个“解嘎吱”,估计除了东北人之外,其他同胞就很难理解了,它主要是指:解馋、过瘾、很爽的意思。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3)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4)

图片源自微博

“嘎哈”&“咋整”

你能想象哈尔滨的宜家,里面的广告牌竟然是这样式儿的吗。

说起来,“嘎哈”、“咋整”这两个词可谓是东北话的集大成者。

“嘎哈”好理解,意思是指:干啥、干什么。

“咋整”,这个倒也好理解,意思是指:怎么办,怎么做。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火出圈的东北话)(25)

当然,需要特别说一下这个“整”,这个字提及率之频繁、知名度之高、应用之广泛,绝对是东北话里的扛把子。

那“整”其实也代表着多层意思。

举个例子:中午整点呀?意思是中午喝点酒。

再比如说,请人帮忙办事:三哥,听说你们木材厂边角料没啥用,你便宜搂嗖给我整点呀?意思是便宜价卖给我点儿。

白山黑水,滋养了东北方言,生硬中带着诙谐,直接中伴着幽默。

当东北话遇上冬奥会,越来越有内味儿了。

用“网红口音”东北话打开冬奥,你能咔咔整两句不?

*相关参考:头条号:晏炜观点致胜;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新华网、腾讯视频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