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加重时不治会自愈吗(慢阻肺预后好坏差异大)(1)

图说:徐金富在查房 采访对象提供

咳嗽、咳痰,气管像被扼住了一样,“畅快呼吸”对慢阻肺病人来说,是一种奢望。明天(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徐金富教授说,慢阻肺的预后差异很大,原因取决于是否“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

控制好与不好,取决于“态度”

在徐金富的印象里,这些年遇到过太多令医生摇头的病人了。老赵,60岁,今年已住院4次,每次住院的原因都是同一个——慢阻肺急性加重。

老赵吸烟史长达40年,反复咳嗽咳痰5年多,从未引起过重视。去年,他被家人送来上海市肺科医院,被诊断为慢阻肺,门诊医生立即予以规范治疗,并叮嘱他需要长期家庭氧疗,但老赵没有听医生的话,仍旧保持抽烟的习惯。在顽固的烟瘾面前,他的肺通气功能已经极重度减退,此后多次出现病情加重。去年4月,老赵因“咳嗽咳痰喘息气急加重”入院了,经评估后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II型呼吸衰竭”,医生建议他佩戴呼吸机。此后,老赵虽已接受长期家庭氧疗,吸入三联制剂,但病情仍控制得不好。最严重时,呼吸令他疲惫不堪,简单的洗脸刷牙,都显得格外痛苦。“每一次急性加重都是对慢阻肺病情的‘加码’,老赵的现状本来有机会可以避免。”徐金富说。

老王55岁体检时发现气肿伴肺大泡,在肺科医院做了肺功能检查,提示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病。“戒烟是第一要务。”门诊医生要求他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并予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等规范化治疗,后期要到门诊规律随访。5年来,老王始终遵医嘱规范化治疗,到目前为止未出现因急性加重的住院治疗。经过积极治疗,最近一次肺功能评估,病情有了好转。“这种疗效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整个医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徐金富说。

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

慢阻肺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有研究表明吸烟比不吸烟患慢阻肺的概率要高数十倍以上。经久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长期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徐金富告诉记者,就像是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慢阻肺是无法彻底治愈的,但可以控制,通过戒烟、改善环境、早期用药等方式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慢阻肺的预后差异较大,取决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相当一部分早期发现的患者,规律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

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长期家庭氧疗对提高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但慢阻肺的治疗不见得一定是吃药,慢阻肺主要依靠吸入药物治疗,吸入药物只作用于呼吸道,对患者副作用最小,从而达到缓解局部症状的目的。

呼吸康复治疗也是慢阻肺非药物干预的重要一环,根据患者的全面评估结果,可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比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训练,太极拳、瑜伽等平衡柔韧性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肌训练等。总之,慢阻肺的规范化管理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

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肺移植

徐金富也谈到,也有一部分患者容易在稳定期“出岔子”:误认为病情缓解就可停药,却反遭病情迅猛反扑,引发急性加重。还有部分患者发现及就诊时间较晚,首诊时即评估为肺功能极重度减退,即使予以积极治疗,仍出现症状无法控制的情况,肺功能持续下降,患者死亡率高。对于这种终末期患者,肺移植无疑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整合了医院胸外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优势资源,肺移植的手术量逐渐增加,2022年初至11月,虽然受疫情影响,也已进行肺移植手术42例,其中因慢阻肺进行肺移植手术就有19例。

一位刚刚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完成肺移植手术的65岁慢阻肺患者老王,受毛病困扰6年余,之前需长期居家卧床,离不开氧气,2月前在肺科医院进行了肺移植手术,目前术后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高危人群要做肺功能检查

不同于糖尿病、高血压在常规体检中通常可以检出,肺功能没有常规被推荐为体检项目,而早期慢阻肺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慢阻肺往往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以至于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患慢阻肺。

早期筛查、及时诊断,是诊治疾病的先机。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建议及早医院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如吸烟或吸入二手烟,同时年龄又比较大,超过40岁,有慢性咳嗽、咳痰者,一定要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徐金富说,加强早筛、早诊、早治对急性加重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仍需着力提升我国慢阻肺患者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水平,树立早诊早治意识,日常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戒烟,预防感染,减少危险因素等方式预防急性加重发生。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