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靠双腿出行的人很多,农村里人到县城,十几里地,二三十里地,天不亮就要出来,天黑还不一定能回家。

那时有二轮车的人凤毛麟角。奇怪的是,会骑车的人也不少。我记得,西门堤、北边夹心堆上树荫下停着一排二轮车。这些二轮车的前面绑着一块小木板、后面架子上绑着一块长木板。前面可以背小孩,后面背大人。从宝应向北到黄浦、泾河,向南到南窑、沿河、刘堡、氾水、等乡镇之间,这二轮车还是当时的交通工具呢。我们家有个邻居,他经常踏着自行车背客送人赚几个钱。

这个邻居,他经常叙述自己曾经用自行车搭客赚钱的事。他有一辆永久牌28寸二轮车,是旧货买来的,钢圈也已经暗淡,尽管每天擦,坐垫有些破损,用坐垫罩罩住。他骑车学得早,车技也好,把送人背客赚钱作为一份业余职业。

二轮车送人没有固定的站点,车站、码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生意地。车停在那里,不断扫视路人。他由于车技高,后座坐两人三角档坐一人,就像杂技演员一样。

二轮摇摆车怎么玩(二轮车)(1)

炎炎夏天,他头戴着凉竹帽,颈上挂着擦汗用的毛巾,看到找车的人,便急着上前。一天下来,也能接个五六桩生意,一两元钱差不多。接到胖子是他头疼的事,最苦的是遇到顶头强风(即逆风),车子好像被吸住了,脚像灌了铅般的重,每一次呼吸都感觉憋气,感觉出自己的心跳。他车技好,不怕龙头斜。

一次,他接到三位从宝应到泾河的客人,算是长途了,人家一下子给四毛钱,他兴奋地骑上车,南风送他向北,速度很快。然而对面走着一位挑担子的老农,他打了自行车铃,准备向左绕开,老农却按我他绕的左方向走给他让道,紧急刹车来不及,车把老农撞倒了。他下了车。老农站起来质问。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后座的客人出来调解,问伤情,到医院检查,幸亏没大事。老农宽宏大量,让他上路。

那晚回到家,他挨了父母一顿骂。后来越想越害怕,万一把那老农摔了骨头,万一摔成重伤,不但赚不了钱,还要赔偿多少钱,还是在家安稳些。从此,他不再骑车送人赚钱了。

如今说“我有车”,指的是汽车。那年代说“我有车”说的是二轮车。汽车中有名车,二轮车亦如此。因没有进口二轮车,所以凤凰牌、永久牌排第一,飞鸽排老二,红旗排第三,名牌和杂牌价格相差不大。各单位发二轮车票,领到后还要托关系,走后门。年轻人买到凤凰再配个转铃,骑在马路上,按着转铃,吹着口哨,风光无限。

二轮摇摆车怎么玩(二轮车)(2)

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能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就是老式二八二轮车,无论是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农村乡间土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二八”二轮车上满载的人或货。所以“二八”二轮车成为那个年代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

常说的二八二轮车中的“二八”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一英寸=2.53995厘米,28英寸=71.1186厘米。车架部件是二八式二轮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二八式二轮车是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车技而行驶,车架便成为承受二八式二轮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

那年代,二轮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二轮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女孩子当时找婆家的首要物质条件,是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倍有“面子”的嫁妆。如果有人骑上二轮车,后面都会引来一群驻足羡慕的眼神。

上海有个婊妹,她没二轮车,上下班就要坐公交车。虽然来回车票不过两三毛钱,一个月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而月票四块钱,还是很划算的。专线月票只要两块多钱,不用倒车的都买这种月票。一次,我乘车到她厂里玩,那车里的人非常的拥挤,女售票员功夫了得,把人拼命往车里推,车开动了,她还吊在车门口,不知用什么法术就进了车里。在公交车里,男男女女前胸贴后背,神色坦然,无动于衷。后来,我这个婊妹怕挤公交车,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轮车。

我的学生时代,想买一辆二轮车是不可能的。工作以后才买一辆二轮车,黑色的车架、灰色的前后座,银白色的车把和轮毂,前后车轴上还有一个小彩圈……

二轮摇摆车怎么玩(二轮车)(3)

我当时很爱惜那个车,每次骑完后,都擦洗得一尘不染。为防止刮掉横杠的油漆,在上面扎了塑料彩带;二轮车后座有刮痕,马上涂上黑油漆;链条生锈了,马上加油。那时候没有润滑油,就加点菜油。但是一旦骑车出行,我是不会吝啬的,再高的陡坡也要冲上去不可,再不平的山路也不愿下来拖行。骑车时,一路叮铃铃的铃声,在女孩子面前,我总是忍不住炫耀。

到21世纪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二轮车已经不单单是交通工具,而是把它当作健身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