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代睿

1月5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名单。据教育部人事司介绍,经高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共产生463名201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公示期为1月5日至1月11日。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463人名单中,有4位建议人选,其岗位名称带有“专门”二字,比如北京大学推荐的吴小红,其岗位为“专门考古”,再比如人民大学的孛尔只斤乌云毕力格、苏州大学的王卫平、山西大学胡英泽,其岗位都是“专门史”。这些学者所从事的专业到底是什么?又因何被推荐?

科技考古专家吴小红

曾用特殊手段分析华蓥安丙墓青花瓷

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1)

四川华蓥南宋安丙家族墓,是1996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一南宋资政大学士、少师安丙夫妇及其家族墓群,是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具艺术价值的宋代家族墓地。墓内大量精美石刻和诸多珍贵文物,堪称十三世纪文物精粹。

人民大学教授乌云毕力格,精通蒙古语、满语、汉语,具备古藏文基本知识,还精通德语、日语,并能用英语阅读。

乌云毕力格的研究领域包括蒙古历史与文化、满蒙文文献学、清史等。曾任内蒙古史学会会长的他,2012年兼任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在满语濒临失传的当下,封面记者注意到,乌云毕力格教授的研究生课程之一便是满文文法。

乌云毕力格家族的历史,极富传奇色。据介绍,他属孛尔只斤氏,1963年2月出生在内蒙古原昭乌达盟(今赤峰)巴林右旗。他的远祖可以追述到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人民大学的一份公开资料还显示,忽必烈直系后裔答言汗六子安楚孛罗系其家族的鼻祖。

“百家讲坛”嘉宾王卫平

身兼“吴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2)

推荐为长江学者的苏州大学教授王卫平,许多历史爱好者并不陌生。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2012年,他讲述了“春秋吴国风云录”。

1962年出生的他,是日本广岛大学博士,先后担任苏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现为该校社会学院院长。在苏州大学提供的人物介绍中,记者注意到王卫平的一个特殊职务——江苏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吴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关于吴文化,他撰有《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等专著,及主编过《吴文化研究》等丛书。

除了上述职务,他还有诸多学术兼职,包括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广岛历史学会海外评议员等。

据苏州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介绍,王卫平治学主专结合,其研究领域较宽,涉及城市史、社会史、吴文化史和方志学等,且均有建树。

“70后”胡英泽

来自国内最早以社会史命名的研究机构

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4位专才被推荐为长江学者)(3)

在“专门史”这个岗位被推荐的,还有出生于1973年的山西大学教授胡英泽。他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华北区域社会史。

据介绍,胡英泽任副主任的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以社会史命名的研究机构。据山西大学介绍,社会史研究复兴30余年来,该校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三代学者秉承传统、承前启后,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镇之一。该中心首位主任、已故社会史学家乔志强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社会史研究著作。

记者注意到,一直被学界高度关注的土地问题,也是社会史专家胡英泽的关注重点。资料显示,胡英泽有多部作品与土地有关,包括《近代华北乡村地权分配再研究——基于晋冀鲁三省的分析》、《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初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灾荒与地权变化——清代至民国永济县小樊村黄河滩地册研究》、《外来户、土改与乡村社会——以山西省永济县东、西三原村为例》等。

联系土地流转等问题,胡英泽曾以咸丰年间山西西村经验,重新考察学界对土地“零碎化”的既有论断,并提出要重视土地“连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