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离住家较近,到改造后的宽窄巷子闲逛不下数十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记忆中的宽窄巷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记忆中的宽窄巷子(另眼观宽窄巷子)

记忆中的宽窄巷子

由于离住家较近,到改造后的宽窄巷子闲逛不下数十次。

宽窄巷子,是成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明清风格的深宅大院与古城街区。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在此建城,时称“少城”。康熙57年清朝廷派兵平息西藏准噶尔部叛乱后,留下千余兵丁镇守成都并在少城废墟上修筑了满城,也就是现在的宽窄巷子区域。

经过 “修旧如旧”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景点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的巷子组成,体现着成都“闲生活”、“慢生活”、“新生活”的文化主题 。

而今,经过包装和打造后的巷子摆脱了它多年的岑寂和落寞,换来的是灯红酒绿,人头攒动。

国庆大假期间与老公去前去凑热闹,进入巷中差点挤不出来,抬头望不见景,低头寻不着路,全是黑压压的人流,无暇看景,急忙顺着人流挤出巷子,恐人踩人事件发生。

我每次到宽窄巷子不是冲着被商业特色厚重包裹着的吃喝玩乐,也不是单一为八旗故旧寻迹,而是独辟蹊径,对以下一些未经过包装神秘的文化元素所吸引。

鼻烟铺

宽巷子旁的菜市场楼下,开了一家叫孟德成的鼻烟铺。鼻烟铺门口左右分别挂着一副门联:“体验中国古代味道,老玩意又回来了”。这对门联颇有意思,但不对仗,更无文采。

店主介绍,“鼻烟”亦称“闻药”,是中医学通嚏,宣肺,提神醒脑的一种方法。它的医用价值还在于:提神,醒脑,开窍,清心。

益得成鼻烟制作工艺靠口传心授。鼻烟烟叶主要选自山东,特点为叶脉细、无粗梗、烟味浓、油性大、味道柔。经挑选的烟叶晾干成坯运至天津,再用石磨碾压成80目细粉,加入必要的名贵药材,并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然后封贮陶缸埋入地下,使其陈化四年以上,鼻烟得以制成。

鼻烟根据成分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解郁型鼻烟还可细分为,本草馨型的,其主要成分为,檀香、丁香、薄荷、辛夷、吴茱萸等。适用范围:鼻塞,外感风寒,头痛脑胀,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嗜睡,神疲。老烟坯型的,主要成分为,晒烟。适用范围:头热肢冷,精神倦怠,胸闷,肋涨,嗳气,大便稀,小便黄。茉莉香型的,主要成分为,晒烟,茉莉等。适用范围:多虑,多愁善感,头痛头沉,精神不振等。

听罢介绍,环顾店内,一幅标牌高高挂在显眼处,上面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益德成闻药技艺。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

从百度查知,鼻烟本是舶来品,并非我国发明。明万历九年(1581) 由意大利传入中国。

我为什么对鼻烟过于关注呢,那是由于年轻时一段小的花絮,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是难以抹去。

年轻时,初到雪梨之乡,偶感风寒,头痛鼻塞,先生见我鼻头都揪红了,他神秘地对我说:“我带你去见大嫂,她那里有灵丹妙药,保准你药到病除。”我将信将疑的随他去大嫂家,见到大嫂后说明来意,大嫂爽朗的说:“好! 但不知你习不习惯用此单方。”我说:“没事,试一下嘛。”于时,大嫂将手伸进衣襟内取出了一个类似仁丹瓶的东西,我心里正在疑惑,是仁丹?哪有那么神秘哦,它难道能治好我的感冒吗,此时,大嫂已将瓶盖揭开,大拇指抵在弯曲的食指上,将瓶内褐色的粉末倒在的大指甲盖上,叫我将粉末吸入鼻内,我问:“是什么东西哦?” 大嫂说:“赶紧,吸了再给你说。”我迟疑的看着先生,他却催促道:“快点嘛,嫂子怎么会害你呢。吸!”我闭着眼睛,用足力气,哧一声,将粉末吸入了鼻腔内,那知,整个鼻腔口腔内倏忽翻江倒海,刺激的怪味呛得我鼻涕,口水,眼泪全出来了,忍不住阿嚏,阿嚏,阿嚏地连打了三个喷嚏,当时的窘态难以言表,只得急忙用手绢“打扫战场”。整理完毕,立马感觉鼻腔顿畅,周身通泰。我便问大嫂:“嫂嫂,刚才是什么东西哦,搞得我好狼狈哦。”嫂嫂说:“是鼻烟。你不要小看鼻烟这个东西,好得很哦,包治百病,什么头痛脑热,牙痛上火,我们全靠它解决。”我一听,是鼻烟,心里由不得警觉起来,因为从来没听说过烟能治病,恐里面添加了对身体不好的成分。从大嫂家出来,我便对老公讲:“今后拜托你不要给我介绍类似的灵丹妙药,鼻烟虽然缓解了鼻塞的症状,但我永远不会吸它,也希望你远离,因为它毕竟是烟,吸上瘾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我对鼻烟断然隔离的态度也许有点武断,先生老家的妇女大多都在怀里装上一瓶自己制作的鼻烟,聚在一起时除了拿出自己的鼻烟让朋友吸外,还要交流制作心得,看到她们棒棒的身体,爽朗的笑声,并未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只是吸鼻烟后鼻孔外留下的一圈黑渍稍有点不雅外,并无大碍。

卖叶子烟的老者

具史料所记,位于宽巷子西段的“思贤庐”是爱国画家张采芹的故居。张先生曾在宽巷子旧居中接待过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巨匠,并每每解囊协助解决食宿,举办展览。

现在的“思贤庐”未经过任何改造和包装,与其它景点相比,显得有一些落寞和破旧。只是门前卖叶子烟和长短烟斗的小摊,以及稳坐在摊前用长烟杆吸着叶子烟,两眼似睁非睁淡然并威严的看着游人的老者会引来游人驻足。

我每次从思贤庐经过,一连串问题便会冒出脑际:现在思贤庐的主人是谁,他们与张采芹是什么关系?在那么强大的撤迁工程中他们为什么不搬迁?卖叶子烟和烟斗的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一天能卖多少钱?

想了解实情必须得以老者交流,但看着他威严的面孔,我这个薄脸皮便退缩了,怕吃闭门羹。后来为了写这篇文章,逼迫自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去买他的叶子烟和烟杆,套出我想了解的情况。

今天下午下定决心,走到烟滩前便问:“大哥,烟杆咋卖哦?”看来他今天下午心情不错,和颜悦色的对我说:“看你需要哪种了哦,有竹子做的,有三七木做的,有杜仲木做的,还有铜做的,也有塑胶做的,材料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哦。”他说,“你一个女人家家的,买烟杆做啥子呢?”我说:“送给慕名你已久的国外的一个亲戚。”于时,我选了一个样式乖巧,大约一尺长的铜烟杆,他喊价160元,我未还价,成交。买好烟杆,我便说:“大哥,我想问点问题,你不介意吧?”他点头应允。从与他的交流中得知,住在“思贤庐”的五家人共有980平米,都是当年单位分配在此的具有房产证的住户,五户人家与张采芹均无亲戚关系。当年,在宽巷子维修改造中未达到理想中的赔还要求,因此,至今五家人任住在此,另外此巷还有几家私家住宅。他还说:“听说巷子中有一家私宅的房屋面积大约340平米,买成2000多万呢。不知真假,不好乱说。”事实无法考证,答案无处求索,但在宽巷子中深藏着几家私家宅院,反倒为此巷平添了几分神秘度和厚重感。

冲着好兴致,我问他:“大哥,为什么五家人中只有你在此做生意呢?收不收占道费?上不上税呢?”他谦虚地说:“我穷嘛,加之我要抽烟,当然要买点自己制作的叶子烟和烟杆了,当搞耍嘛。我在我自己家门前卖点东西,还需要交什么税和费哦,你说是不是嘛?”我忙点头称是。在交谈中得知他姓谢,生于1942年,打小就在宽巷子长大,14岁就随父亲学做烟杆,现在已是第三代传人了。他看到我对他的烟滩充满兴趣,便主动的给我介绍产品,他做的最长的竹子烟杆有5米多,别人买走了。铜的也有一两米的,他说做竹子的要简单一点,关键是选材要好。做铜烟杆就要费神得多,因为还要在翻砂炉中去翻砂。他说着顺手拿起竹子长烟杆,准备抽烟,他说:“你看,等会儿,我抽起长烟杆,相机全部都会集中在这儿。”话音未落,焦距已齐刷刷的瞄准他了,他却悠然地吸着。他还对我讲大烟叶是从什邡买的,叶子烟是自己裹的,烟末是自己碾的,完全是自产自销。说着,他并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黄底黑子,正面印着:什邡手工叶子烟,老成都的味道,谢大爷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宽巷子35号。反面印着:简介,据《宜宾县志》等书记载,市境最早种植叶子烟的是宜宾县,是“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什邡县引种,”至今有400多年历史。

仔细看罢名片,再认真端详老人,敬佩感油然而生,古稀老人在熙攘喧闹的巷子中执着,淡然的固守着方寸祖业,传承着独门手艺,更重要的是他在乐观愉快的每一天中,自信的向游人彰显出成都小老百姓勤劳自立,悠然自得,知足常乐的品性。

小洋楼

每次走到在窄巷子的老街上,一幢中西合璧的砖式小洋楼都会使我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据小洋楼外的石碑记载:相传上世纪三十年代,原籍为大邑的王姓军人买下了这幢小洋楼。两三年后,他随国民党川军部队出川抗日,再也没回到家。其夫人一直在家里苦苦等候,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卖掉这幢洋楼回到乡下。后来王夫人偶尔回到窄巷子,看到原本气派的洋楼变成了破败景象,总是百感交集。好在宽窄巷子改造时得以恢复当年的外貌。按原貌重修的小洋楼,罗马圆柱,西式拱形门窗凸显了西式元素,而木刻栏杆、雕花斜撑及挂落又展示了中式风格。

小洋楼深深的浸润着爱情与战争的故事,爱情凄美动人,而战争血腥残酷。难道不是吗,王姓军人虽为自己的心上人买下这幢楼,本可平平淡淡的过着夫唱妇随,相夫教子的踏实生活,但出征的号令一吹响,卿卿我我便抛入脑后,含泪告别年轻貌美、相亲相爱的新婚妻子,义无反顾的出川与倭寇决一死战。抗战时期,正因为有这样一批爱国正义,血气方刚,抛开小家顾大家的350万川军出川抗战,才得以削弱日寇的嚣张气焰。川军出川人数之众,当时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强,64万人伤亡(阵亡26.3万余人,负伤36.6万余人,失踪2万余人),惨烈之极,无与伦比。一去不归的王姓军人就是其中的亡者之一,他以身殉国,血洒他乡,为表面不起眼,骨子里勤劳善良,聪明机灵,不屈不挠的川军和川人增添了光彩,使藐视四川人的人不可小觑,并仰而视之。

每次逛宽窄巷子都是跑马观花,今天,为了近距离的走进这座浪漫、神秘的小洋楼,我迈开脚步,步入楼内。

一楼售香水、香精和衣橱香包。广告牌上标注:100%进口植物香料,天然矿石,适用于衣橱、汽车、鞋柜、卫生间等密闭空间,清新空气,芬芳衣物,防霉防蛀,香味持久,移动网吧等。在香水、香精的包裹下早已无法寻出当年王夫人居住时的旧迹。

看罢一楼,望着老式木楼梯,急迫上楼。楼梯的梯板和护栏都是纯木的,护栏的花式和做工看似都传统、精细。见景思人,怀旧的情感倏忽而现:仿佛看见夜夜思君不见君,眼睛布满血丝,神情凄苦忧郁,窈窕秀丽端庄,身穿衣带渐宽的淡雅旗袍,脚着精致的绣花布鞋正款款下楼盼夫归的王夫人……遐想被脚踩楼梯嘎嘎的响声惊散了。

二楼的老式木地板、大吊灯、座椅等诸多物件都是怀旧的凭介。王夫人的卧室,客房、阳台也许都保留了原样,只是卧室的床和每间房屋的家具都换成了茶房所需的家什,好在今天无一茶客品尝每客98元的正统英式下午茶,得以让我慢慢观望,拍照。

此时,服务小姐上楼问:“需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我是来怀旧的。”我并说:“这楼原来是王夫人的吗?”她沉默了半分钟说:“不知道”我说:“你们在这幢楼做生意,连这幢楼的故事都不知道啊?应该有宣传意识哦?”她听后不以为然的说:“我们哪管那些哦,我们只做好我们的产品宣传就行了。”听到此话,我顿时无语,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要打造品牌必须注重包裹在产品外部的文化因素,此处的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也是各种销售产品的灵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文化的噱头,那还有产品的魅力呢?想买香水,想喝茶在哪里都可以买,都可以喝,何必还大老远的跑到这幢楼上去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