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为什么跟着蒋介石(宋美龄为何在蒋介石面前)(1)

众所周知,宋美龄是蒋经国的继母,且他们的年龄仅相差13 岁。在蒋介石生前,蒋经国对取生母之位而代之的宋美龄并无好感,毕恭毕敬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在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就如同一株“失根的兰花”,那么在此时,蒋经国与宋美龄的关系又有何变化呢?

在蒋介石面前与蒋经国牵手

1972 年2 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蒋介石(1887-1975 年,浙江奉化人)的身体状况日益衰弱。1972 年初夏,已经患有心脏病的蒋介石又感染了肺炎。从这时起,他只是名义上的“总统”,大部分时间都要卧病在床。

1975年初,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不过这一次没有缓过来。在蒋介石临终之际,宋美龄(1897-2003 年,祖籍海南文昌,出生于上海)发布了一个奇怪的、散漫的、充满愤怒的宣言,这个宣言长达32 页,使用文言和朦胧的词语攻击美国。宣言中,宋美龄声称美国已“萎靡不振”,其国际威望不断下降。她首先批判了美国缓和与北京关系的政策,但后来只是莫名其妙地谩骂一切:从美国的年轻一代吸食大麻和违禁药品,到年轻男性留着时尚的长发,再到波士顿的种族对立和福利欺诈。所有这一切,似乎是宋美龄在指责美国没有帮助她的丈夫“反攻大陆”。

随着死亡的慢慢临近,蒋介石把宋美龄和蒋经国(1910-1988 年,浙江奉化人,蒋介石与其原配毛福梅之子)叫到床边,要求他们手牵着手,保证他们会好好相处,就像母亲和亲生儿子那样。1975 年4 月5 日午夜,蒋介石死于心脏病突发,享年88 岁。这个消息在台湾岛内传出后,就像是“强烈的情感地震”。蒋介石最后在遗嘱中写道,他认为自己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是孙中山的一个忠实追随者。

被怀疑要接蒋介石的班

1975 年4 月16 日,蒋介石的葬礼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内举行,所有的“外交使团”都3 人一组地走上前对着蒋介石遗像行鞠躬礼。蒋介石最喜欢的书都放在他的棺材内:《圣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唐代诗集和《荒漠甘泉》。蒋经国和蒋纬国陪伴在宋美龄身边,在盖棺一刹那,宋美龄忍不住失声痛哭。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都难以接受她丈夫的死,“我觉得他好像是在旅行”。

9 月17 日,宋美龄离开台湾到美国“紧急治疗”。

宋美龄的离去并不完全是因为健康原因,她与蒋经国已尽职尽责地履行他们向蒋介石作出的承诺———要好好对待对方,但他们都非常自以为是,并且在许多问题上想法相左,尤其是在同美国的关系上。在蒋介石去世后,有人说她“试图掌握大权”。作为回应,蒋经国冷静地扮演了孝顺儿子的角色。宋美龄的孔氏亲属推举她出任国民党领导,但就在举行蒋介石葬礼两周后,蒋经国当选国民党主席,而且没有人反对。最后,宋美龄说:“还是让你来做吧,你想怎样都行,我要去美国。”

当宋美龄在纽约治疗由6 年前车祸造成的脖子和左腿的疼痛时,她被诊断患上了严重的带状疱疹。1976年4 月,她不顾医生的建议,坚持回到台湾,因为正值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在台北,她不慎从浴缸中滑倒,撞击到了头部。几个月内,她无法使用她的左手,而且只能拄着拐杖行走。1976 年8 月,宋美龄飞回美国继续接受治疗。

在德克萨斯州住了一段时间后,宋美龄回到孔家在长岛的住处。1978年春天,她没有返回台湾参加蒋经国“总统”的就职典礼。

无论宋美龄和她的继子蒋经国之间的分歧有多大,但在1980 年代,他们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宋美龄的身体渐渐恢复时,年龄与糖尿病的问题却开始困扰蒋经国,宋美龄就劝他戒酒,他也的确坚持了一段时间……(李台珊齐仲里郭骅 文)

,